夏季,除了酷暑难以忍受,还有蚊虫让人避之不及。
但却有这么一群人,在犄角旮旯翻盆倒罐,在草丛、树底设法诱捕,他们就是职业“捕蚊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
他们不是杀死蚊子,而是把捉来的蚊子当“宝贝”,带回实验室统计出数量、分出种类。目的就是监测每年蚊虫的密度、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捕蚊做研究
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7月14日,台风“泰利”来临前夕,茂名地区烈日炎炎,热浪逼人。一支由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科(下简称“消媒科”)组成的“捕蚊小队”来到了茂名市区西粤北路,在多处灌木丛旁收集此前放下的“诱蚊诱卵器”。
只见他们熟悉地钻进草丛,拿起一个个装着水的透明容器。仔细一看,里面已经浮游着许多蚊卵及幼虫。
“哈哈,不错,才几天就有这么多了。”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媒科科长王勤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容器放进采集箱,一边说:“这可是下一步开展抗药性实验用的‘宝贝’。”
回到茂名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抗药性实验室,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白色纱笼里养着一群群黑压压、密密麻麻,看了让人头皮发麻的白纹伊蚊。
而另一边,在饲养室的数个白色大盆内,则饲养着从各县区采集的白纹伊蚊幼虫。只见“捕蚊小队”将刚刚收集的“样本”放进一个新的饲养盆,标记好收集时间、地点等。
“茂名市是病媒生物密度国家监测点,每年的3月到11月,我们都要进行多次监测,对象包括幼蚊和成蚊。”王勤说,自2018年起,他们每年都深入到茂名各县市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农村、绿化带、下水道等地方寻找和捕捉采集白纹伊蚊蚊卵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开展密度监测和抗药性实验。用以掌握和了解茂名市各地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侵害状况、抗药性等情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茂名全市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卫生杀虫药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科学杀灭病媒生物。
预防登革热
防蚊 灭蚊 清理积水是关键
从监测的数据看,茂名市常见的蚊子主要是白纹伊蚊。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的传播媒介。
据了解,广东地区每年3月-11月,是白纹伊蚊的繁殖高峰期,也是登革热的高发期。2014年,广州市曾发生过大规模登革热潮,累计报告4.5万例登革热患者。
“检测蚊子是否携带登革病毒也是茂名市疾控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王勤说,截至目前,今年茂名未出现登革热病例,但由于目前暂无可靠的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那么做好防蚊灭蚊就十分关键了。
如何预防蚊虫叮咬呢?王勤介绍,蚊虫生活离不开水,如家里有闲置容器、杂物堆放处、贮水池/缸/ 盆和水生植物要定期清理,勤换水,不给蚊子留下繁殖空间。对于家里容易积水的地方要积极清理,不留卫生死角。同时,给家里安装纱窗,喷洒灭蚊剂,还可以使用蚊香,安装蚊帐。在户外蚊虫密度较大区域,尽量穿长袖长裤,也可选用驱蚊剂涂抹于裸露的皮肤,减少蚊虫叮咬。
延伸
不同蚊子传播不同疾病
■母蚊子才是真的“吸血鬼”
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雌蚊也可吸植物汁液维持生存,但必须吸食人或动物血液才能使卵巢发育,孕育下一代。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可能会把病原微生物输入到动物或人体内,造成疾病传播。
■伊蚊喜欢大白天吸血
蚊子活动与温度、湿度及光线有密切关系。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为活跃,10℃以下即停止活动。“库蚊在晚上7~11点和凌晨2~4点叮咬活跃,白纹伊蚊的活动高峰为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蚊子会乘电梯找你
二三十层小区居民家里也有蚊子?成蚊的飞行距离可以达到1~2公里,一般普遍认为是蚊子随着电梯进入高层建筑,在高层生活区域内有适合繁殖的水体、食物来源,蚊子就能在高层建筑上生活下去。
■黑衣人是叮咬首选
蚊子对血型没有偏好,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二氧化碳、人体气味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雌蚊往往喜欢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此外,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穿深色衣服的人是蚊子的首选。所以,夏天晚上最好穿白色或浅色的棉质衣服。孕妇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易招惹蚊子的化学物质,并且孕妇体温较高,也容易被蚊子叮咬。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邝庭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