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绿”荔枝素有岭南“荔枝王”的美誉,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审定为“品质特优”品种,是获得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质品种之一。而为了打造“观音绿”特色产业,助推果农丰产“丰售”,樟木头镇、村两级齐齐发力,不断解决果农“观音绿”荔枝的销售问题,让“观音绿”荔枝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香飘万里。
目前,樟木头镇荔枝种植农户近1000户,种植“观音绿”荔枝面积约6500亩,年均产量约400吨,年销售额约3900万元。
做好荔枝培育建设,打造荔枝“新硅谷”
据了解,樟木头镇全力推进“荔枝种质资源原生地保护圃”项目,加强对“观音绿”荔枝母树的保护;建设“观音绿”种质资源原生地保护圃,指导广东岭南荔园发展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成功申请东莞市首个“荔枝种质资源原生地保护圃项目”,补贴资金200万元。
“要积极发动协助农户申报低效荔枝园改造项目,提高樟木头农业生产力,推广荔枝高接换种,进一步优化樟木头荔枝品种结构。”樟木头镇农林水务局党支部书记周伟智介绍说,今年以来,樟木头镇党委充分发挥企业规模经营的优势,带动农户对果园进行高标准管理,经过前期宣传发动,开展荔枝高接换种和低效荔枝园改造项目,累计完成荔枝高接换种350亩。
樟木头镇党委注重“观音绿”特色产业培育,协助指导东莞壹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获900万元奖励补助金;积极吸引两家本土企业投资5000万元成立荔枝农产品生产企业,打造产销一体化产业链:从荔枝果实到荔枝酒、荔枝醋、荔枝月饼等20余款“观音绿”衍生产品,解锁“观音绿”更多食用功能;打造荔枝高标准示范果园,塑造品牌文化、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分拣线冷链体系,从而使果品的损耗率从10%降低至3%,大大提升荔枝品质,拓宽销售荔枝渠道,助农增收500余万元,助推做好荔枝培育建设,打造荔枝“新硅谷”。
打破销售壁垒,解决果农“丰收烦恼”
而为了解决果农“卖不出、卖不好、不会卖、卖不完”的销售问题,樟木头镇党委编织“社区党组织+居民小组支部+驻点团队+社会力量”的联系服务网,凝聚“红色力量”组建“‘观音绿’销售军团”,促进荔枝采摘及销售,带动本地370户“观音绿”荔枝果农及物料包装企业连续创收。
助农销荔枝,裕丰社区是其中之一。
裕丰社区党委书记蔡永强说,“观音绿”是东莞荔枝中的名优品种,但荔枝鲜果销售期较短,社区党委主动想办法帮助荔农销售,特别是让社区干部分领任务,一名干部负责几户果农,跟踪订单,解决困难,助力果农销售。
此外,每年荔枝挂果季,镇、社区两级党委联动,打造“进企业、访农户,把脉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施品种选育技术攻关、优质品种高接换种、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实打实助农增收,促“观音绿”产业大发展
在金河社区连片的荔枝林里,郁郁葱葱,枝叶间缀满一颗颗翠绿的“观音绿”荔枝。
“镇党委、镇政府注重培育引领,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科学种植,提升‘观音绿’荔枝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大力推广‘观音绿’荔枝品牌,今年市场最高价卖到了200元/斤,我们种植效益比过去增加很多,种植积极性普遍提高。”荔枝树下,果农蔡姨满脸是笑。
“小时候,我们偷吃荔枝、爬树捉迷藏。以前这种荔枝叫‘犀角子’,没有什么人知道,这里有12棵超过百年的‘观音绿’古树,承载了我们许多甜蜜故事。”裕丰社区石壁居民小组长蔡瑞容说,近年来,樟木头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扶持,积极帮果农宣传推广,打造“观音绿”品牌,通过举办荔枝旅游文化节,打造荔枝公园,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入村里果园品尝“观音绿”荔枝。
蔡瑞容说,近三年来,通过荔枝的矮化、高接换种以及通过专家教授的技术指导,让果农所种植的荔枝品质不断变好,现在“观音绿”口碑越来越好,果农的收益也越来越高。
目前,樟木头镇以“观音绿”荔枝品牌带动的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81亿元,以“小切口”带动第三产业“大提升”,探索“社企联动”共赢新模式。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通过镇村齐发力助推“观音绿”,让“观音绿”荔枝在乡村振兴路上显得“分外香”。
通讯员:邹俊圣、蒋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