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东:心脏大血管上高端操作,一人带起一个团队

健康东莞
+订阅

7月7日下午,曹卫东刚忙完一台大手术,声音有些疲惫,眼袋很黑很厚。“干我们这行的,手术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八九个小时,很多(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是晚上十点以后被送来,刚睡着又被叫醒往医院赶……”

在心胸外科领域,55岁的曹卫东技术和履历都非常光彩照人,但只有见到本人,才能真切感受到他对患者、科室团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这些辛劳,都写在他的白发、眼袋,以及沙哑疲惫的声音里。

当然,他也得了“职业病”:经常要靠安眠药入睡。“到了我这个年龄,晚上紧急电话把你叫醒了,忙完了再也睡不着,第二天还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只有靠安眠药。”一旦到了早上,咖啡成了他的标配,提神醒脑,高风险的手术,容不得半点马虎。

“让主动脉夹层、瓣膜病等患者不用往省城跑,在东莞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费用、以医保内(用药)为主。”曹卫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培养人才

2017年,曹卫东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担任心胸外科主任。

心胸外科,顾名思义是心+胸,治疗的疾病主要是几大方向:一是心脏外科方向。比如心脏瓣膜修复置换术、心脏搭桥、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二是大血管外科方向。比如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三是胸外科方向。比如食道癌、肺癌手术治疗。

曹卫东刚做主任时,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发展良好,有六七个主力医生,但心脏大血管方面一般,只有两个住院医师,没有开展被誉为“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的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对心脏瓣膜的修复和置换开展的也不多。

当时遇到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曹卫东往往需要一个人顶上。

所以,曹卫东的工作重心除了救死扶伤,还要把人才梯队建设好,“一个人再厉害一年也做不了多少台(手术),做一件事一个人可以干,很多事就需要一个团队配合。”

培养团队没有捷径可走。刚开始手术台上手把手教、讲解注意事项,后面逐渐让年轻医生去做,放手不放眼,他在一旁盯着,做年轻医生的副手,手术台上遇到问题及时帮忙处理。

用心培养但也不是都能成才。手术时间长、难度高,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需要年轻医生有毅力决心、悟性、奉献精神。当然,还要保证手术质量,这是根本。

6年过去了,曹卫东培养出了七八名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形成了一个团队,初步实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

但离长远目标还有距离,业内有句话,一个心胸外科医生要10年才能有所成就,“6年,只能算刚刚起步”。

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培养人才,再加上医院的大力支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已经成为了东莞名副其实的NO.1,成为了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在全国地级市排名前十,在省内地级市排名第二。

突破手术禁区,造福东莞

5月3日17时许,正在东莞市寮步镇一家企业上班的韩籍技术员尹钟善,胸背部突然感到撕裂样疼痛,向腰部、左肩部放射,伴有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经当地医院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

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如果不及时手术,24小时内有33%的患者死亡,48小时内有50%的患者死亡。

患者转到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后,曹卫东带领团队连夜实施了“主动脉根部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象鼻子技术+升主动脉包裹+主动脉弓部血管重建术+右无名动脉重建术+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左颈总动脉重建术”。

仅从这么长的手术名称就能看出其难度有多大。该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难度堪比“皇冠上明珠中的明珠”。从手术台上下来时,曹卫东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6月27日,尹钟善康复出院。事后所在公司送来牌匾和锦旗感谢。

曹卫东培养的这支团队,让这类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在家门口得到专业有效救治,最大限度挽回生命,可以说是在造福东莞。

目前,在曹卫东的带领下,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已经常规开展各类主动脉夹层手术,每年收治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多人。2021年,更是为一名80岁高龄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成功手术,突破了手术禁区。

为健康东莞交一份满意答卷

为了提高对复杂危重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治疗能力,曹卫东创新性设立了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室,设有8张监护病床,为心脏大血管危重症患者提供专业监护,更好地巩固手术效果。

7月7日下午,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室,8张病床已经住满,患者年龄从30多岁到80多岁的都有,多为心脏搭桥、主动脉夹层、瓣膜修复置换术后患者。

“自己做的病人自己最了解,做完手术就地监护,不存在交接问题,能更好地提高预后效果。”曹卫东说。

由于团队建设卓有成效、救治能力大幅提升,该院心胸外科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睐,一些镇街医院和三甲医院也不约而同将患者转运过来,手术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年手术量比曹卫东刚来的2017年翻了一倍。

按照计划,本月,心胸外科将分成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曹卫东将专注于后者,继续带领团队朝着安全、微创的方向前进。

对于55岁的他来说,还有5年退休,他也将利用这5年黄金时间,毫无保留传授技术,加速培养团队,“让骨干达到或超过我的水平,为健康东莞交一份满意答卷。”

最美档案

曹卫东,55岁,中共党员,俄罗斯族,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副教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胸外科教学基地主任,医疗事故鉴定专家,2018年被评为东莞市引进类人才。

担任东莞市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副主委、广东省医院学会血管病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从医30多年,他在心脏大血管和胸部疾病方面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与造诣,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新技术。他擅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后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心脏大血管畸形矫治、冠心病室壁瘤切除、体外循环下搭桥和不停跳搭桥术、各种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及成形术等技术,特别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成功率很高,达到行内领先的水平。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奖和医德模范奖,曾获新技术新业务“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一等奖、“东莞市四类特色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来源】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