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泰利’赛跑,我们1小时内快赔超1600万元。”7月18日,台风过境不到24小时,人保财险湛江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彦告诉南方+记者,其中包括向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海边姑娘公司等理赔的“海水网箱水产养殖风灾指数保险”赔款580万元,为湛江雷州、徐闻地区的蔗农赔付的“甘蔗风灾指数保险”1096万元。及时到账的理赔款让他们恢复生产有了资金保障。
据南方+记者了解,随着“泰利”台风登陆,广东保险业将应急工作从防灾减损转向救灾理赔,各家公司纷纷开辟24小时 “绿色通道”服务,向受灾地区快速理赔。
在茂名电白区小良镇,龙眼种植户梁叔的果园一片狼藉,超前到账的理赔款让他有了些许慰藉。“昨晚狂风暴雨,我都担心得睡不着,今天就收到9.1万元,心里踏实多了。”据了解,这是中国太保产险茂名中支支付的首笔针对台风“泰利”的农险赔款,从查勘定损到兑现赔款不到12小时。
“真没想到,风还没走远,赔款已到账。”四会市的水产养殖户黄启基等人在7月18日上午收到86.4万元赔款时惊讶道。他们向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投保水产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并在天气触发了理赔条件的第一时间接到保险公司的报案提醒,从而获得了迅速理赔,弥补了部分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农业保险以难定损、理赔慢为普遍共性,广东农业保险为何能实现快赔?业内人士告诉南方+记者,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大量的创新型“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运用,不以实际损失为理赔依据,而是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参数,比如风力、暴雨、温度等数值,一旦超过合同约定的阈值,就能触发理赔。
巨灾指数保险也是同样原理实现快赔。台风过境的12小时内,茂名市财政局就收到了人保财险茂名市分公司支付的1940万元巨灾指数保险赔款,其中风力和暴雨两项指标触发了理赔条件。这是截至7月18日晚6时,针对台风“泰利”理赔金额最大的一笔赔款,将用于茂名市的抢灾复产、灾后救助工作。
在此次针对“泰利”台风的理赔中,广东国寿财险为湛江市吴川市提供的“商业性淡水水产养殖天气指数及疾病疫病综合保险”的首笔14.4万元理赔款实现一小时理赔到户,原因在于引入了“台风轨迹指数”这一新指标。“当台风行经路径与约定范围接触,风速达到约定标准即可赔付,可解决区域观测数据误差问题,提高理赔精度。”广东国寿财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农业生产,居民财产安全也受到损害。在湛江雷州,吴先生的车辆停放在雷州大道旁,被树木砸坏,一键拍照上传,从向平安产险湛江中支报案到理赔到账,仅用时10分钟;在阳江阳春市河西街道,一户农房被台风掀翻屋顶,平安产险阳江中支赶到现场后,2小时内完成核赔审批并赔款。
从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统计的报案情况来看,截至7月18日16时,接全省范围关于台风“泰利”的报案2522宗,其中以车险数量最多,达到930宗,主要以刮砸案件居多,报案地点集中在茂名和湛江;商业非车险报案880宗,涉及巨灾保险和农房保险等;农险报案712宗,涉及水稻、甘蔗、油茶、香蕉、龙眼等。
南方+记者 张艳
通讯员 曾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