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信用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纽带。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深圳是我国第一个为征信立法的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个人生活、企业服务、社会监督等方面逐渐形成独具深圳特色的“信用模式”。
跟着小南一起看看,信用,在深圳到底能做什么?
先诊治后缴费,信用就医免排队
今年,深圳南山区“信用就医”正式上线,全市率先推行“先诊治、后缴费”的“信用+就医”智慧医疗便捷服务模式,在全区属医院及社康开展试点,实现门诊患者医疗付费“免排队”。市民可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冲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家医疗机构体验。
对患者来说,信用就医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化了就医流程,极大节省了患者的就医时间。
据了解,年满18周岁并在深圳市缴纳社保的市民,均可获得就医授信额度。市民在医院、社康使用信用就医看病时,医保部分(包括医保统筹基金、医保个人账户)自动结算,个人自费部分会先由信用平台先行垫付,其间市民无须进行额外操作,只需就诊结束后在限定时间内还款即可。
南山信用就医平台支持“家庭共享”,符合风控策略评估的签约人可与亲属绑定亲情关系,将自己的信用就医额度授权给他们共同使用。被绑定人使用信用就医时,产生的费用将使用签约人的信用就医额度进行垫付,且由签约人代为偿还。通过这种共享方式,提升老幼等特定群体的就医便利度。
全国首个“个体深信贷”,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6月,深圳市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已达156.2万户,个体工商户的规模体量还在不断壮大。
个体工商户由于资产规模小、存续时间短、抵押物较少,普遍存在贷款额度少、融资难的问题。为破解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难题,今年6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规范》文件,通过深挖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的全市73家信源单位21.31亿条数据,设置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根据评价指标模型对深圳160万余家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状况评价,评价结果将为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有关部门提供政务服务和开展信用监管等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持。
在公共信用评价的基础上,深圳上线全国首个以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为核心的个体工商户线上全流程信贷产品“个体深信贷”,针对资金周转困难、“无抵押、无贷款记录”但信用评价较好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贷款渠道,利率也从以往的6%下降为4.9%,为个体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这也标志着信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
“信用审批”,开启政务服务新模式
为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2020年深圳市人社局出台《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信用承诺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信用审批”新模式。
首批试点4个“信用审批”事项,包括博士后设站单位申请一次性资助、博士后设站单位申请日常经费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死亡待遇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结算。
信用承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以信用承诺的方式向人力资源部门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由政务服务系统自动作出审批决定,相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相关管理活动。
申请人自愿选择以信用承诺方式申报业务的,按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信息,提交申报材料,并签署《信用申报承诺书》。业务申报完成后,政务服务系统自动进行审批(秒批),并将结果立即通知申请人。
“信用审批”改革实际上是将传统的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监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随机抽查、定期倒查等方式进行校核、跟踪,确保监管全覆盖。
知多D
深圳信用网访问量查询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深圳各项信用建设工作有效推进:
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批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前列;
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
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信用标准化委员会;
获批编制全国首个信用服务业分类国家标准;
成立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达1205亿元;
深圳信用网在全国首届信用门户网站观摩会上获评“示范性平台网站”,访问量查询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来源】南方+ 深圳特区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