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你毕业于哪所大学?我:B站大学

深圳共青团
+订阅

上网能做什么

追剧?吃瓜?打游戏?

小心!

你的室友可能正背着你

在网上学习

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东风

知识性内容成为了新的风口

抖音上,涉及科普的有关内容

已有近5000亿播放量

相比2021年增长了近7倍

至于被年轻人戏称为“学习网站”的

哔哩哔哩(B站)

更是凭借着诸多知识性内容吸引用户

去年,有1.3亿用户

会在B站上观看泛知识性内容

这些内容占平台视频总播放量的45%

可谓“半壁江山”

甚至有网友在评论区戏称

自己是毕业于“B站大学”

说到“学习”“上课”,你的脑海里是不是自动浮现出“窗明几净的教室,滔滔不绝讲课的老师”?

时代变啦!

现在,线下课堂已经无法满足这届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了,“互联网学习”成为大势所趋。数据显示,B站累计播放时长最高的10条视频中,有7条都是知识类、课程类的视频,其中播放时长最长的内容是高等数学。

▲B站累计播放时长最高的视频。

另一视频平台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单月在抖音点赞了≥5次知识内容的用户超过2.5亿,9500万人2022年听过至少一场高校直播。

▲2022年,抖音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合作,开展了百余场的名校公开课活动。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都在网上学习?原因也许很简单:形式有趣、互动性强、方便快捷、资源充足。

B站累计播放时长排名第一的“《高等数学》同济版 全程教学视频”作者、山东财经大学老师宋浩在授课时,经常发挥“跑题”特长,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次停顿,和大家讲讲笑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

冷冰冰的数学符号、定理和公式,宋浩从命名的缘由讲到实际的应用,激动时手脚并用;面对复杂的问题,他还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Sh,宋浩嘛”。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网友可以直接在评论区和弹幕上发起提问,听老师亲自解答,或是与数以亿计的“云同学”互动、讨论。不用怕举手、不用等下课,内心的想法可以随时提出,个性化的问题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回复。

借助网络的便捷性,网友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暂停视频,不用怕错过知识点,遇上不懂的,还能反复观看、揣摩。

有的视频网站甚至自带笔记功能,可以对内容快速标记、截图、划重点。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被一举打破。

除了学校课程,人文、科普、科技、生活……各领域的专业内容创作者与我们分享知识;编程、摄影、剪辑、烹饪、素描、吉他……各行业的“大佬”手把手教授技能。

只有想不到,没有学不到,年轻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自主学习。

对于教学者而言,互联网对教学事业同样起到了拓展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同时也是B站UP主的戴建业老师曾表示,“如果我一年教两百个新生,十年才能教两千个,一百年才能教到两万个。但我来B站两年多时,学生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我感到特别的激动。”

如今,戴建业在B站已经拥有了超400万粉丝,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有超过600万次观看,近8000人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感悟。

近期引起热议的“山河大学”话题,看似在玩“梗”,实则是每位学子对获得教育机会的渴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聆听名校名师授课,跨专业学习也没有了成本。互联网学习成为探索教育公平的新尝试,视频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当知识不再有门槛,每个人都能共享学习的快乐。

▲点击阅读《“山河大学”不止是“大学”,还是“商机”?》

网上信息驳杂,在线学习的时候,还是要明辨来源、去芜存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即便在新时代,高等院校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实打实的教学实践、面对面的答疑解惑,还是一时无法被取代的,传统的课堂教育在教书育人中所起的作用,不应该被忽略。

互联网学习or传统学习?这是一道多选题。两种学习方式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面对新技术的浪潮,试想,如果我们善用工具,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甚至也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分享,那知识的力量,或许会更深刻地影响更多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