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学生李建豪按往常一样,走进了电白区黄岭综合文化站。在正对门口的服务台,他匆匆递上了三本刚看完的书籍,转头又走进了大厅一旁的图书阅览室,在书架上挑了《鲁滨逊漂流记》,认真看了起来。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放暑假后,李建豪特别喜欢往文化站跑,这里有他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借阅回家,“一周在家看完了三本”。
得益于电白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电白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图书馆,覆盖全部21个镇街,并在村一级设了58个服务点,三级体系统一纳入电白区图书馆借阅系统管理,为乡村阅读营造了更浓郁的氛围。在总分馆之外,电白依托省粤书吧建设,以及茂名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成投用了3个好心书吧,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打卡地。
进入暑期,这些遍布镇村的阅读书屋的作用愈发显现——“21天”阅读挑战比赛、阅读马拉松比赛、阅读分享赛、“你阅读 我采购”现采现借图书活动……在完善的阅读软硬件设施支撑下,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学生报名参与。
7月18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四版报道。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依托文化站建设
分馆覆盖21个镇街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是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互通共享的重要途径。2016年以来,广东省全面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电白区图书馆是县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电白区图书馆有序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据电白区图书馆馆长吴少华介绍,目前基本构建了以区图书馆总馆为中心,以21个镇街分馆为纽带,村一级设有58个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电白区图书馆分馆主要依托镇街综合文化站进行建设。“镇街提供场地等硬件设施,图书馆总馆提供软件支撑。”吴少华说,按照这个清晰的建设思路,镇街的综合文化馆建起图书阅览室,图书藏量均超过一万册。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电白区图书馆文化馆黄岭分馆是电白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优秀模板,在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综合文化站动态评估定级中,直接从二级跃升为特级站。黄岭镇党委委员黄秋贤介绍,文化站建好图书室以来,利用率逐年上涨,图书室年访问量从2020年约6000人次,2021年约6500人次,增加到2022年约7000人次。
此外,黄岭镇依托图书分馆场地开展“四点半课堂”,主要服务内容有课业辅导、公益阅读,节假日还增设手工、绘画、游戏等课程。为保障“四点半课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除了志愿者,还积极发动教师、党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参与课堂管理服务。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坡心镇综合文化站也是特级站,图书分馆藏书达到15238册,还设有电子阅览室、好心戏台等15个功能区域,实行全免费开放,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阅览室增设了电子阅读器材、‘朗读亭’等智能化设备,将‘农家书屋’提升为‘智慧书屋’,增加读书的趣味性。”坡心镇文化站站长李永东说,还将谋划筹建全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目前,坡心图书分馆每周对公众开放服务时间56小时,图书室年访问量约9200人次。
通过传统的“县图书馆+镇文化站+村行政服务中心”推广模式,电白完成乡镇分馆全面覆盖,实现图书馆与其他实体场馆业务融合,也为乡村学生、群众切实提供了一个便利场所。“我们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镇村建设好图书分馆。总馆则能够发挥资源优势,将优质资源下沉、共享,为基层文化赋能。”吴少华说。
管理不同功能一样
书吧是展现“好心文化”重要窗口
傍晚,沙琅琅西村法治文化公园热闹非常,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等活动在这里一同上映。广场的一侧,琅西好心书吧里灯火如常,家长带着学生写作业的、学生独自阅读的,安静地坐满了书吧。
“家里有点热,而且还有蚊子,书吧有空调很舒服。”上小学三年级的陈悦是书吧的“常客”,暑期经常来这里写作业,完成每天的任务后还能看会书。
四年级的谢子华早早就写完了暑期作业,整天泡在书吧里。“书吧刚建成开放那会,我就经常来这里了。”谢子华说,暑假之前周末也会过来,暑假期间就更频繁了,一周能看完2—3本书。
建设“好心书吧”脱胎于省粤书吧建设项目,同时也是茂名市政府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介绍提出,要按照“一吧一特色”原则,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火车站、客运站)等单位,设立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建设20个“好心书吧”。
目前,除了沙琅琅西好心书吧外,电白还建有水东街道好心书吧、电白车站好心书吧。为保障“好心书吧”长效运营,茂名把“好心书吧”纳入了各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按照总分馆制的要求做好免费开放服务。
办证、借书、续借、还书,一个小小的书吧就是一个微型图书馆。据介绍,在实体图书方面,每个“好心书吧”投放的图书超2000册,并且动态更新。在书目选取上,“好心书吧”还特别遴选茂名本土作家作品,兼顾非遗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书籍,潜移默化将“好心茂名”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根植到群众心中。
去年,好心书吧的运营权也收回到电白区图书馆。吴少华介绍,好心书吧与图书馆分馆只是在管理上不一样,分馆的管理给到镇里,书吧由图书馆直接进行管理,但功能上都是一样的,同样也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此外,电海街道在有条件的村新建了5个乡村好心书吧,每个好心书吧有文学、科普、历史、动漫、人文、农业、法律等藏书5000余册,设有阅读区、观影区、互动交流区、儿童娱乐区等功能区,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了多方位的阅读体验。“这里不仅书的种类特别多,而且可以画画,我非常喜欢来这看书。”安乐小学学生冯婷婷说。
乡村好心书吧是集文化创意、公益平台、村(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电海街道蓝田坡村委干部戴泰鹏介绍,今后将继续发挥书吧的文化优势,为辖区群众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镇村图书分馆的补充,好心书吧环境温馨优雅,为群众读者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新型阅读环境,拓展了新型阅读空间,同时也成为展现茂名“好心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多元活动形式
增强阅读场所黏性与利用率
乡村阅读,是乡村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乡村阅读在硬件措施上还有所欠缺,这也是乡村阅读形成浓厚氛围需要补强的一块。
近年来,利用省市项目平台,电白在完善乡村阅读设施建设上有一定成效,图书分馆覆盖全区21个镇街。阅读的场所有了,如何提高学生、群众的阅读兴趣,则又是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
吴少华也认为,阅读场所的建设其实并不是最难的,平台后续的运营有长效机制,利用率上得来,才能发挥平台应有的作用,提高人们阅读兴趣。
多形式的活动,必然是提高阅读场所黏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坡心镇为例,该站开设常设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戏剧曲艺演出及培训、音乐舞蹈表演及培训、书画创作及非遗陈列展示、科普、法制卫生与健康文化讲座等十多项,图书室年访问量近万人次。
今年暑期,电白区图书馆举办了“21天”阅读挑战比赛、阅读马拉松比赛、阅读分享赛、“你阅读 我采购”现采现借图书活动等系列全民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同时在相关镇的文化站图书分馆举办,这也是总馆资源下沉的体现。据介绍,相关活动报名得到踊跃回应,有的名额已经满员。
来自育贤小学的郑子琳和郑欣彤是邻居,她们俩都报名了“21天”阅读挑战比赛,暑期每天相约到图书馆文化馆坡心分馆阅读。“我在阅览室交了新朋友。”挑战比赛进行到第8天,暑期结束后就到育贤小学上学的李亦琳,与郑子琳、郑欣彤拥抱在了一起,大方地向笔者展示她们之间的友情。这也是她们相识的第8天,因为同时报名了“21天”阅读挑战比赛,同时走进了图书馆文化馆坡心分馆,开始了一段新友情。
在茂名市崇文学校上初一的郭杨杨则略有遗憾,“报名晚了,没能参加到阅读比赛。”郭杨杨背着个小书包,依然经常到坡心分馆读书。“上学的时候周末很少有空,暑期时间多了,就想过来看看书。”郭杨杨说。
据了解,“21天”阅读挑战比赛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今年电白重点选择了三个书吧以及三个文化站图书分馆尝试举办。“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热情参与,明年可以考虑加大活动力度了。”电白区图书馆副馆长巫锦说。
这些遍布在各个镇村的大小图书馆,通过不同的活动激活一块文化地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好去处。吴千华认为,即使他们到图书馆阅览室没有进行阅读,长此以往也会被文化熏陶,对乡村文化都有积极正面作用。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邹绍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