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湘桥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共建共享“美丽湘桥”

文明湘桥
+订阅

走进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仙田二村,村路巷道平整干净,文化墙色彩绚烂,房前屋后绿植环绕……“之前我们村的环境比较脏乱,张书记挂联后,经常走访督促,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在今年3月的考核中获评全镇第一名。”仙田二村村党委书记丁钦伟说。

仙田二村的变化不是个例,近年来,湘桥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大抓环境,共建美丽湘桥”鲜明导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全面提升整治成效,让“美丽湘桥”落地在村村户户,建设全区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湘桥”。

在挂联制度的推动下,湘桥区磷溪镇仙田二村人居环境从较落后村变成先进村。

挂联制度层层推进确保环境整治落实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湘桥区建立挂联制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

挂联制度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取得成效:区四套班子挂钩联系各镇(带农街道)和行政村,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挂镇联村”工作组,建立区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挂镇联村”工作机制,每月负责对挂钩联系的镇(带农街道)和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确保各镇(带农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所在辖区的行政村,形成“挂村”工作机制,镇(带农街道)领导每周一次到挂钩行政村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以自然村、村民小组或连片小单元为单位,建立村两委干部网格化管理机制,切实做好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管护等工作,并持续推进“四小园”创建。

此前由于种种原因,磷溪镇仙田二村人居环境建设比较落后,环境比较脏乱,去年磷溪镇党委书记张晋铭挂联该村后,督促带领村两委发力人居环境整治,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今年3月的全区督查中夺得第一名,实现了人居环境卫生工作的“华丽逆袭”。“张书记挂联我们村后,经常来走访,督促和指导我们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群众也很支持。”丁钦伟告诉新快报记者,群众享受到环境改变带来的好处,就更加支持并且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湘桥区磷溪镇塔后村建立网格化长效机制,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常态化。

磷溪镇塔后村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实施挂联制度后,塔后村建立网格化长效机制,将全村30名党员划分为4个网格,落实村道、公厕、绿化和水体等的日常管理,形成直接联系群众,直接解决问题的治理格局,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常态化。

两年来,湘桥区共开展卫生整治指导56场次,并解决民生实事14件,将挂联机制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

考核制度奖优罚差激励全民参与争先创优

争先创优是激发参与热情的利器,为此,湘桥区建立考核制度,采用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湘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区里出台加强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查考核方案,采用“双随机”(带队区领导、检查组随机抽取,被检查行政村随机抽取)督查考核模式,由区四套班子带队对7个带农街道、镇(每个镇街抽取2个行政村)进行每月一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考核,同时每月统筹区级财政资金25万元,奖优罚差,对排名第一、二、三、四名的村给予最高15万元、最低2万元的奖励;对下辖行政村排名靠后的带农街道、镇进行提醒,并责令整改。目前湘桥区已开展督查考核14期,121个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78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及以上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湘桥区官塘镇鹤塘公园里处处干净整洁,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官塘镇在落实湘桥区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制度中,尤其注重利用考核制度激发村干部和村民的“创卫”积极性。通过建立清单管理、闭环督查的工作机制,将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到考核指标,全镇8个村9次在考核中排名靠前,共获得人居环境整治奖补51万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开展文明户评选和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2022年全镇28户评选为区星级文明户,形成人人争做表率、户户争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以前一进村,垃圾乱堆乱放,道路两侧总是不太干净。现在村民都自动自觉地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房前屋后、道路两侧都比以前整洁多了。”谈起镇村的人居环境变化,官塘镇副镇长张幼京感触颇深,她认为,通过以评促改,针对短板发力,不仅直接提升了环境,更提升了村民的卫生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推动了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保障制度双擎驱动以点带面促整治常态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难在常态化和持续性。为此,湘桥区完善保障制度,通过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双擎驱动,强化组织保障和投入保障,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民心,长久有效。

通过党建引领,湘桥区建立以“区领导+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区直直联部门”多方联动的方式,书记率先垂范,带动广大党员、群众及志愿者积极投身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向“政府、群众一起干”的完美转变。“村里每周六都会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干部带头,大家一起打扫卫生。”丁钦伟说。

湘桥区出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下达中央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省级涉农资金及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369.5万元,因地制宜打造凤新街道高厝塘村、凤山村,意溪镇西都村、橡埔村,磷溪镇埔涵村等22个村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以点带面,已带动全区建设小菜园370个、小果园153个、小花园260个、小公园104个,让镇村环境不仅干净整洁,更是美丽宜居。

湘桥区意溪镇河北村,驻镇工作队、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打扫卫生。

其中,意溪镇坪埔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党员带头,带动村民共拆除废弃猪圈、乱搭乱建和卫生死角面积超1900平方米,同时统筹资金约500万元,平整道路,植树建园。环境整治让乡村美起来,也为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提供了基础,让乡村富起来。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68万元。

截至目前,湘桥区已打造提升桥东街道社光村、凤新街道高厝塘村、意溪镇坪埔村、官塘镇顶乡村等12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将意桂公路途经的锡美村、桂坑村等村庄和紫莲森林度假村、玉瑶山庄等“网红景点”串珠成链,建成“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意溪镇河内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沿线镇村都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双丰收,为湘桥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强劲动力。


“文明湘桥”编辑部

编审:戴冰

责编:曾洁 陆霄烁

编辑:蔡奕君 苏志腾 陈旭伟 许晓琪 杨佳妮

来源:新快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