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后,就到了所谓的“三伏天”。民间有俗语“头伏鸡,二伏狗,三伏脚鱼红枣肚”“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可见伏天吃鸡对身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那么,伏天为什么要吃鸡呢?吃鸡又有什么好处?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01 伏天吃鸡
入伏后的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而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逐渐累积,所以会一天比一天热,依次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时天气就最热。此外,岭南夏天多雨水,空气湿度比较大,水的热容量要比相对干燥的空气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于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使天气晴朗少云,更有利于阳光照射大地,地面直接受到阳光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由于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人的体能消耗较多,汗多易虚,精力损耗大,因此容易让人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倦怠无力、口气重、口干舌燥等,故这段日子须适当补充营养,吃鸡是不错的选择。
02 鸡分雌雄,性味不同
古医籍记载,雄鸡性温,味甘,具有补虚温中止血、补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人崩中漏下、疮疡溃烂久不愈。
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肾气不足,人与自然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故对于阳虚人群来说,伏天吃鸡,选可温阳补虚的公鸡更为适合。
雌鸡性平,味甘、酸、咸,有补益五脏、添髓补精、益力气、助阳气、疗劳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人萎黄瘦、产后虚弱、小便频数而不禁、遗精早泄、慢性腹泻等体虚之症。
总的来说,鸡无论雌雄,都有调中补虚的作用。在过去,用于调补身体有“男子用母鸡,女子用公鸡”的说法,这还与上述雌雄鸡肉的不同效用侧重有关。平时吃鸡满足口腹之欲,雌雄无妨,随各自喜好便可。
03 吃鸡小贴士
凡实证、邪毒亢盛者不宜吃鸡肉,如感冒发烧、疮疡肿毒急性期等。
雄鸡性偏温,体热者不宜。
鸡蛋营养丰富大家都知道,不过鸡蛋黄中胆固醇较高,肥胖或三高人群建议少吃或去蛋黄。鸡蛋富含蛋白质,蛋白质过敏者不宜,有些慢性肝肾疾病患者也是不适合的,还需遵循医嘱。
鸡屁股、鸡脖为淋巴相对集中的部位,偶尔吃些解馋是可以的,但不建议长期食用。
食疗方推荐:沙姜鸡
材料:鸡1只、沙姜20克、香菜一小把、生抽若干。(4人份)
做法:全鸡洗净,内脏可保留;鸡捞出后放在一边控干点水分;整只鸡放入锅内大火烧开煮二十分钟后将鸡剁成块;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沙姜拍成碎末,将香菜和沙姜放在小碗中,倒入一定量的生抽和熟油,最后直接蘸着香菜沙姜酱吃则可。
功效:温中散寒
沙姜鸡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温中行气的沙姜配上甘温补虚的鸡肉,适合夏季多食生冷而脾胃虚寒的人群。
温馨提示:姜性温热,阴虚、湿热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