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日本显示器公司(JDI)13日宣布,与中国 TCL 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CSOT)签订了相互使用知识产权的交叉授权协议。
JDI 表示,今后将加强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此次合作也是改善盈利相关措施的一环。华星光电在大型液晶面板业务上表现突出,在液晶行业整体份额达到数个百分点,JDI 将从华星光电获得授权收入。
除此次与华星光电达成协议外,JDI 还与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制造商群创光电就知识产权授权达成协议。JDI 表示,正审查和评估相关授权协议对 2024 财年的盈利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今年以来,面板行业开始复苏,但是此前几年来JDI“挖的坑”太大,导致其业绩压力过大,因此JDI频频采取交叉授权协议。实际上,从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起,JDI已经连续9年陷入赤字。根据公开信息,此前JDI 预计 2023 财年的合并净亏损为 478 亿日元(约 24.76 亿元人民币),如无意外,JDI将连亏10年。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这轮降低稼动率保价格基本由中国厂商主导,在全球面板产业竞争格局向国内集中的背景下,全球话语权与定价权已由韩厂交棒至自己手中。东海证券此前发文表示,当前行业正逐步走出底部,复苏在即。2023年行业集中度将向中国面板厂商靠拢,国产LCD产能占比超60%,控产控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在行业复苏的初期,中国厂商将是最大的获益者,而JDI等外企如果要吃到这波行情红利,可能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JDI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甚至售卖资产——2022年,JDI就已经将中国境内的晶端显示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车载面板厂)出售给中国厂商苏州东山精密。今年3月JDI拟将日本境内的东浦工厂(G3.5代液晶面板厂)出售给索尼半导体)。4月1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JDI发文宣布与中国显示器制造商惠科股份有限公司(HKC,下简称惠科股份)签署谅解备忘录(MOU),以建立战略联盟。
不过,JDI有着多年苹果供应商背景,其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价值。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JDI已经于2022年5月研发出次世代OLED“eLEAP”的量产技术。按照JDI官方介绍,eLEAP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无掩模沉积与光刻的OLED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显示亮度和寿命,并抑制生产成本。目前,JDI已于2022年8月向客户交付了第一批eLEAP样品,并计划于2024年开始批量生产。
2022年3月,JDI还宣布开发了HMO(高迁移率氧化物),以及全球首个部署在G6生产线上的HMO背板技术。HMO的场效应迁移率是传统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OS-TFT)的2 - 4倍,JDI正致力于加快其量产。
今年4月,JDI曾表示将与中国厂商惠科股份合作开发下一代显示器技术,根据JDI公告,JDI和HKC将在下一代OLED技术与晶圆厂、全球创新和工业化中心以及高端汽车显示器业务方面合作。两家公司将联合规划和建造使用JDI eLEAP OLED技术的晶圆厂,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量产。JDI认为,eLEAP和HMO是显示技术划时代的革命性进步。因此,为其他显示器制造商提供eLEAP和HMO是一个创建全新的全球显示生态系统的机会,为全球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性价比。
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这个协议对于TCL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一则说明TCL华星已具备与日本同行企业交换专利的能力,这是华星光电技术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的折射;二则交换专利对TCL华星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好处,结果最终会在经营层面体现出来。
因此,中国厂商在现在加强与JDI等外企的技术交换,无疑可以继续扩大中国在面板行业的话语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袁嘉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