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数全市第一!南海公布涉疫药品、药疗用品典型案例

南海市场监管
+订阅

近日,为期半年的南海区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行动从今年1月持续至6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坚持快反应、强监管、准执法、严处罚,查办案件108宗、占全市的33.64%,办结58宗,移交公安机关1宗。

其中查办案件数位列全市五区第一,5宗案例被选为市局典型案例,1宗案例被选为省局典型案例。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区镇联动、全链监管的工作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

一是预防在前。牢牢盯住全区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的购进渠道、储存条件、购销价格等关键环节,通过发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在药店和医疗机构张贴价格、质量监督举报告示牌,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500余份,引导督促相关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二是铁拳出击。南海区、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318人次,检查线下药店、医疗用品企业、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 107家次,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45家次,组织涉疫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14批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9份,列入异常经营名录5家。查办哄抬物价、反不正当竞争、药品与医疗器械、网络监管、质量监管、广告违法等各类案件108宗,办结58宗,移交公安机关1宗。同时选取典型案例在媒体平台曝光,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全方位规范市场秩序。

三是精准帮扶。在加强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质量监管的同时,南海区市场监管局积极主动靠前指导,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质量技术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范,以监管促规范、整改促提升,推动南海区药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一

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1家企业涉嫌超出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生产范围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N95医用防护口罩,当事人现场无法提供上述医用防护口罩的注册批件、生产、检验、原材料采购记录等资料,且其生产的口罩产品标签上标示的生产企业名称与实际不符。执法人员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现场查封N95医用防护口罩共计1500多箱、125万多个,智能枕式包装机(生产线)4条。南海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立案查处。

典型案例二

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时发现,佛山市南海区九江某药店在销售“肺宁胶囊”(批号20220827)等2种处方药未保存处方或其复印件,该药店执业药师陈某的《执业药师注册证》超过有效期未延续,违反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九江市场监管所依法对其立案查处,并予以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三

执法人员到某药店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药房同厂家同规格同批号的药品“连花清瘟颗粒”(10袋/盒)之前销售价为58元/盒,防疫政策调整后,该药房突然将其销售价提升为80元/盒,进销差价率提高了50%。在上述药品进货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九江市场监管所依法对其立案查处,并予以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四

执法人员在开展医药服务价格专项检查时,通过对抽查医疗机构设定时段所有收费电子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某结合医院等4家公立医疗机构在开展医药服务收费时,存在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违规收费情形,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其立案查处。

接下来,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工作为抓手,常态化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查办案件,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购药价格有保障、用药质量有保障、合法权益有保障,全力维护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来源:价格监督检查与反不正当竞争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