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的“经济一哥”
天河金融总部聚集
金融交易活跃
金融科技发达
与此同时区域内金融纠纷
特别是金融借贷纠纷
数量庞大
批量集中
类型突出
对症下药
引入“最强助攻”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创新“四化”诉源治理新模式
通过
市场化引领
专业化运作
智能化支撑
规范化保障
变被动受理为源头化解
促进金融商事市场健康发展
2022年以来
成功调解金融商事纠纷1.53万件
促成履行到位金额1.56亿元
“先调后付”包你满意
“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竟然解决得又快又便宜!”老陈被拖欠借款及利息共计约23万余元,诉至法院后选择了社会化有偿调解方式,经过专业调解,仅一周时间就拿回了欠款。
为提高金融商事纠纷的化解质效,2020年11月,天河法院制定出台方案,开始了社会化有偿调解试点工作“从零到有”的探索实践。
这类调解遵循有偿低价原则,调解不成功不收费,收费也不能超过诉讼费标准的50%,同时,还鼓励特邀调解机构与当事人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平等协商议价。
“先调后付,当事人不同意不‘开调’,调解不成不收费,无需担心调解费‘打水漂’。”天河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瑞平介绍。
调解与诉讼相比,解决问题更温和,无需陈列证据、互相对质,特别是对于熟人之间、合作伙伴之间的纠纷化解,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立情绪,尽可能维系双方关系。
黄丽芬是一名特邀律师调解员。在她调解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弟弟在10年间向姐姐借款4次共计45万余元,姐姐为催还债务不得不将弟弟告上法庭。
面对这起“家务事”,黄丽芬紧抓矛盾症结,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释法讲理更讲情,最终促使姐弟俩冰释前嫌,弟弟赠与房产并还款7.5万余元。
“亲姐弟为钱闹上法院不是什么光鲜事,我心里也不好受。现在既能拿回钱,又不用撕破脸皮,简直是意外之喜。”姐姐感慨道。
自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推行以来,天河法院已吸纳166名律师及221名专业调解员参与调解,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广州金鹰地方金融调处中心、天河区信诚法律服务调解中心等金融机构或组织实质参与,真正让“懂行”的人干“内行”的事。
优中选优还有KPI
有“牙力”还不够,还得有“实力”,只有“合格”的调解机构才能拿到offer!
天河法院以专业实力、信息化基础、金融行业背景为标准,综合专业领域、业务能力,择优选择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调解机构成为特邀调解组织,保证解纷实力“满分”。
“我就上了一节课,怎么就不能退款了?”2022年8月,毕业生小陈花1.6万元报读某教育机构的培训班,但只上了一次课就因家庭变故无法继续,教育机构却拒绝退还剩余学费。
“案件事实清楚,若能协商解决,对当事人来说反而更省事省心。”特邀调解员刘伟银律师如是说。
“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旦开通了听课账号,费用概不退还!”调解过程中,该教育机构以合同条款为由拒绝退费。
刘伟银以此为线索,仔细翻阅合同、询问情况,了解到该合同是由教育机构自行拟定的格式合同。他抓住关键,晓之以理,详细阐明法律对格式合同提供方的不利规定,指出存在的法律风险;动之以情,多次强调小陈的现实困境,努力劝说教育机构适当退还部分费用。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达成和解,教育公司退款,小陈对自己的悔约表示了歉意并撤诉。
“法律不是闹着玩的,签下合同会产生法律效力。”刘伟银也语重心长地教育小陈,“签协议前,一定要认真考量自身的履约能力,不能头脑一热就签字。”
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充分实现了法院诉讼与职业调解的优势互补,促进了社会纠纷化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让律师化身为调解员,能有效发挥其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快速促成和解,化解纠纷。”来自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的特邀律师调解员伍俊鹏这么认为。
张瑞平补充道:“我们的法官也会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并开通绿色通道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
王先生就体验了一把高速解纷的“福利”。他为追讨货款一口气提起7起诉讼,通过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7个案件均当天调解、当天完成司法确认审查、当天出具裁定书。
为保证特邀调解队伍的专业性,法院不仅给调解员设置“KPI考核”,还定期组织座谈会、培训班,召开年度总结大会评选优秀调解员、调解组织,对优秀调解案例进行表彰。
云端解纷智能提速
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大、人难找、起诉周期长,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律师一直都很头疼。如今,依托“天和”“天融”两大平台,商事纠纷、金融纠纷解决分别进入“快车道”。
“全程在线调解、申请司法确认,双方不用跑,调解几率都高些了!”广州金融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廖信超笑着说。
商事纠纷通过“天和”平台委派专业律师调解组织处理,搭配“线上调解室”,可打破时空限制,让当事人足不出户解纠纷。
金融纠纷通过自主开发的“天融”平台,可线上委派调解,运用OCR智能识别提取、失联修复、AI智能语音等技术,实现一键生成整套诉讼材料、自动修复借款人联系方式、智能引导当事人留资。
“您好,请问是黄先生吗?我是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的调解员,某银行已通过‘天融金融案件一体化处理平台’申请调解服务......”
黄先生因创业缺乏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后因经济困难逾期还款。银行通过“天融”平台上传了起诉材料,并线上委派金融专业调解机构处理。
调解员接到委派后马上开展工作,一周内便通过失联修复联系上了黄先生。经多次居中协调,最终促成一致还款方案。
“有了这个平台,金融案件不仅可以批量立案,还能批量失联修复,省了我们不少时间和精力。”银行的委托代理律师说道。
2022年以来,“天融”平台已累计推送调解金融案件65.88万件,完成失联修复32.83万件,调解还款金额超1.56亿元。
调解过程和结果全程留痕,法院全程监督管理。两大平台连通法院审判业务系统,调解成功的案件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则直接转立案,进行速裁审理。2023年以来,金融机构已通过“天融”平台起诉案件3.4万件,审判周期缩减50%,最快30天即可结案。
“每周到法院上一天班”
在天河法院审判大楼的二楼,有一间专为特邀调解员设置的律师调解室,里面不仅配备了电脑、办公桌,还布置了会议区。
“我每周都会来法院‘上班’一天,既方便与法院对接,也能更好地解答当事人对有偿调解机制的咨询。”小张是一名驻点法院的调解助理,专门负责沟通联络、调前引导,并对经办调解案件进行统计归档。
“社会化有偿调解比较新,我们必须把好关、守好位,让群众愿意用、放心用。”天河法院立案庭法官陈俊雅说,特邀调解组织不仅需要有固定的机构、固定的调解团队,还必须安排一名驻点法院调解助理。
尹律师是一名“新进”特邀调解员,正进行“上岗”培训。课上,立案庭法官黄慧敏详细讲解着调前准备、调解话术、注意事项以及在线司法确认流程等问题。
课上还时刻强调,调解机构要及时报备收费办法和票据,确保特邀调解员应收、实收,绝不多收。
“指引很清晰完备,调解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有规可依’。”经过培训,尹律师对工作规范有了更详细的认知,也更有了信心。
为保证调解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天河法院还制定了调解员强制回避制度,明确调解员不得参与涉案争议事项后续解决程序,并制定调解机构负面清单,划定职责边界,明确违规收费、程序失范、徇私舞弊等具体情形,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调解机构予以除名,并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调查处理的司法建议。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广州天河法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