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北宋诗人苏轼赞美广东博罗荔枝的佳句如今在韶关曲江区白土镇界滩村也得到了印证。连日来,界滩村热闹起来了,前来体验采摘荔枝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探究竟,7月13日,笔者驱车来到界滩村,走进30余亩的荔枝园,亲尝了刚从荔枝树上采摘下来的鲜美荔枝。
“目前,界滩村荔枝以桂味、糯米糍为主,种植面积仅30亩,亩产1000公斤左右,年收入60余万元。”种植户黄义荣告诉笔者,“此地荔枝与珠三角荔枝相比,果实虽少,但色泽鲜红,味甜核细,如同小型荔枝,食之回味无穷。”界滩村党支部书记谭荣君介绍。
据了解,界滩村种植荔枝历史悠久,现在还保留着3棵150年以上的老荔枝树,由于村民管护到位,古荔枝树仍然生机勃勃。谭荣君回忆道,其小时候,荔枝成熟季,还同小伙伴爬树偷摘过荔枝吃,长辈们见状,也不大声呵斥,怕其从荔树上摔下受伤。那时,界滩村虽种了10多亩荔枝树,但因管理不善,缺乏技术指导,荔枝树挂果极少。
近年来,白土镇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以绿色发展为首要,大力开发绿色种植业。界滩村瞄准时机,扩大荔枝树种植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种了100多亩。“当初增种面积,主要是绿化荒山,没想过收获荔枝。在曲江农技人员的耐心指导下,种植户通过到珠三角实地取经回来后,对荔枝树精心管护,近几年来,荔枝树挂果量逐年增多。”谭荣君表示,挂果的30余亩荔枝园距北江河较近,其他地方种植的荔枝树只开花不结果。
究其原因,曲江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给出了答案,“荔枝原产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荔枝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最适宜温度在24-28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的土壤肥沃地区种植,因而限制了其他地区的栽培分布,界滩村因坐落在北江边、四面环山的盆地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无论是温度、水量、风向都满足了荔枝的生长需要。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界滩村的荔枝生长周期比珠三角要晚一个月,一般在7月中旬成熟上市。”界滩村仅30亩荔枝园今年喜获丰收,颠覆大众对于粤北地区无法大面积种植荔枝的固有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唐忠祥 陈福生 林美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