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正余弦
近日来,无锡蛋糕店老板被诬猥亵一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起初是女童家长一口咬定店主猥亵,“小孩不会说谎”,引来大批人对老板进行言语攻击乃至人肉搜索,直接影响店内生意,日常生活不堪其扰。
警方通报辟谣后,舆论顷刻反转,又曝出“女童家长开微信群非法集资、收受捐款”。压力来到了诬告者一方,忙于澄清各路猜疑。
有网友怀着朴素的正义感,认为“不能让好人蒙冤,更不能放过恶人”;也有人对曾经的草率发言感到愧疚,希望加倍弥补。
如今的疑点,在于女童家长究竟有无收受钱款,怀着怎样的目的,网传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切莫妄下结论以至于言论越界。
唯有以事实为准绳,方能从源头解决争议。警方逐帧回看620小时监控视频,走访52人,排查8天相关数据,证据确凿、逻辑清晰,最终帮被诬店主翻案,这份耐心细致令许多人倍感欣慰。
但这也间接反映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辟谣难度大,求证成本高。
一句诬告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多位干警加班加点反复排查;事件反转后一连串网络暴力,也需相关部门跟进调查。
不论是针对受害者还是诬告者,阐发观点都应以事实为基础,错误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网络暴力、无端谩骂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不应被提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