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穿隧,今年上半年,广州交通建设猛刷“进度条”。
7月13日,距离地面40多米深处,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大直径双护盾土压组合式盾构机在广花城际京白区间2号盾构井顺利始发,即将开启26个月的掘进“旅程”。
铆足干劲,地上地下,广州的“路”越走越多、越走越快。
东部快速通道动工、广州地铁8号线两条新线开工、珠三角城际琶洲支线全线洞通、广佛环城“最后一块拼图”广佛西环盾构始发、“新塘站”挂牌亮相、白云站封顶……做强做优国际大枢纽功能,广州未敢放慢脚步。
“多心”的城市
城市战略布局,交通是先着之棋。
“一廊一带、双核五极”,广州是“多心”的。支撑广州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交通线网如针如线,击穿区域边界、弥合地理距离产生的裂隙。
城市东部,城市快速路穿江架桥,向南“奔走”。
一条由北到南贯通黄埔、番禺、南沙的快速通道“横空出世”后迅速落地。7月11日,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传来正式动工的消息,这条建成后将黄埔至南沙通行时间压缩一半的南北主干道将广州“双核”的距离再度拉近。
黄埔洪圣沙岛上,珠江两岸期盼已久的鱼珠隧道也迎来了沉管预制场地的正式开工。与东部快速通道同样呈南北走向,鱼珠隧道承担着珠江两岸科学城、金融城、鱼珠核心区与大学城、创新城之间的交通转换,建成后从黄埔的临港经济区到海珠琶洲东片区只需要5分钟。
向北,城市中轴沿着轨道交通“北拓”。
上个月底,在八号线北延段凤翔路站,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及支线工程动工。通过与既有八号线的衔接,八号线北延段及支线将中心城区与白云、花都衔接,填补白云区中北部、花都区中南部轨道交通空白,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下,沿线江高镇、花都湖片区等新型城镇可获发展红利。
再向北,连接从化和黄埔的从埔高速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在6月底基本完成,向着9月底通车的目标“全力冲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交通干线将再添一员“力将”。届时,从化区高速直连中心城区,同时凭借与多条东西走向高快速路和国省道连接的优势,从化区域可快速抵达黄埔中新知识城与南沙自贸片区。
回到中心城区,布局的优化也不曾止步。
站房钢结构完工封顶、配套场站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地铁预留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完工……亚洲最大的铁路综合枢纽之一——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进入年内开通的最后冲刺阶段。未来将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列车的车站,正式拉开广州“高铁进城”的序幕,为广州提升市域铁路枢纽能级、促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奠定基础。
与之配套的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南联络线”目前正在加紧开展可研报批工作,全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将把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进一步引入位于中心城区的广州站,建成后将大幅缩短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大湾区重要城市至广州中心城区的时间,实现穗港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直达,也将实现广州站、白云站、广州南站互联互通,广州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再提升。
以时间换空间,用通道缝合广州城市内部组团,交通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路,不只是广州的
广州的路,从来不只服务广州。
随着广州与周边各城市间经济关联度增强,城际交往需求总量成倍增长。数据显示,近15年来广州平均出行距离增加了35%,广州跨市通勤人口占粤港澳大湾区跨市总通勤人口的45%。一项“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互联互通规划”调查研究也显示,广州30km内出行达58%、都市圈60km范围达80%,其中轨道交通方式比例达60%。
当城市发展正进入竞争合作深水区,高频次、高品质的区域出行需求,对城际交通提出更高要求。
6月底,伴随“铁兵南沙1号”盾构机刀盘转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全线首台盾构机正式“出师”,加速广州经南沙向珠江西岸中山、珠海方向的连接。
7月初,当琶洲支线“匠心号”盾构机平安精准到达接收钢套筒,珠三角城际琶洲支线全线如期顺利“洞通”,冲刺年内全线建成,为穗莞深城际铁路进入广州市核心区打通重要一步。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在轰鸣。推动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四网融合”,广州在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
最新的《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互联互通规划》刚刚编制完成,在规划中,广州与周边城市将有210条通道规划连接,包括59条轨道和151条道路。
以广州为中心,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同城化轨道网络将逐步成型,构建起湾区城市中心1小时通达交通圈。
在政府推动和企业参与下,广州投入近1亿元的研究资金,聚焦湾区三大都市圈、共计11座城市,近万公里的“地铁+城际”复合巨型网络,开展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系统、资源5大方面共23项专题研究。
“广州地铁围绕‘一串城、一张网、一张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实践及探索”,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在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技术学术论坛上提到,当前,广州地铁集团正全面推进21条约613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建设,统筹实施32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
当广花城际京白区间盾构下井,芳白城际的首批两台盾构机正分别“一南一北”,从人和至机场东区间盾构井和芳村站后竖井相向掘进,未来将向北串联广州火车站片区、白云站枢纽片区、白云城市中心、空港经济区、白云机场,向南衔接广州地铁22号线进入白鹅潭,与广花城际跨线运营。
广佛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广佛西环也在上月底迎来盾构始发。“串组团、衔西北”,地处广州市西北部、佛山市东北部,广佛西环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广佛中心城区、佛山狮山副中心、花都城区等区域的都市圈快线,将佛山与白云机场和广州空港经济区快速串联。
优质轨道交通重塑区域空间。凭借城市间多线、多点的跨城衔接模式和多线、多城贯通衔接模式,广州牵引湾区城市正从邻城互联,到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互通,走向湾区内城市群互融。
做强做优“大枢纽”
强广州,需强枢纽。
时隔两年,广东邮政“广州-东京”邮航在最近“扩容升级”,第二架大型宽体货机近日首飞“广州-东京”航线。数据显示,白云机场已拥有超60条货运航线,白云机场航空货运总量占粤港澳大湾区近三分之一,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30多个通航点。
近年来,全球航空运输的货物价值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3%,航空运输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通道。
“面向2049,交通需求服务升级的趋势值得注意,高价值、小批量、实效性强的货运需求快速攀升。”原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贺崇明注意到,机场的航邮货物量每年都在增长。
高质量航空货运体系对于推动广州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如今,白云机场T3航站楼建设正全速推进,并在近期接连完成两大节点:位于西指廊北端的首榀钢结构网架顺利完成提升,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钢结构网架施工阶段;T3主楼A区首块主体结构正式封顶,较原计划提前。
今年9月,国际航空转运中心(综合型货站)也将投产,建成后将实现邮政处理场地与机场空侧货站的首次融合,可承担更多的国际出港、进港、国际中转的邮件货物和快件交航业务。
枢纽要做强,更要做优。供应链支撑产业链。要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货运物流体系建设配套不容忽视。
去年,广州在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目前,设定的24个绩效指标全部达标,其中10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月度开行数量不断攀升,3月以来每月稳定开行30列以上,去程班列也不断扩展新口岸,近期新开行了满洲里、阿拉山口口岸线路,实现广州增城西中欧班列口岸线路的扩展。”广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1-6月,广州交投集团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3列,同比增长31.7%,出口货值6.5亿美元,同比增长41.3%,重箱率100%,线路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
客货并荣,方能支撑产业兴旺。深化“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广州全线发力,在交通枢纽城市的国际竞争中奋楫扬帆,逐浪弄潮。
【文字】南方+记者 郑慧梓
【统筹】冯艳丹 黄舒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