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现在紧急求助,有一名儿童突发疾病,如果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人员,请及时前往协助诊治……”
7月8日下午,从广州南开往成都东的列车,途经肇庆怀集站时,突然响起紧急寻医的广播。
听到广播后,坐在车上的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研究生队队员杨泽(骨科专业)、吕智敏(儿科专业)立马朝患病儿童的车厢走去。
今年暑假,队员们前往新疆喀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学校研究生第三次参与到“暖风中国”志愿服务行列中。前两次,队员们分别前往贵州、四川以及云南,开展义诊、义教等活动。
赶到现场后,杨泽和吕智敏发现,患者是一名小男孩,因腹部剧烈疼痛,已蜷缩在座位上2小时,一旁的家人惊慌失措。
了解情况后,两人马上对患者进行医治,其他队员也陆续从其他车厢赶来。
队员们救治小男孩。
经诊治后发现,患者因胃肠功能紊乱而腹痛。队员们耐心地指导患者用药、热敷,顺时针轻柔按摩患者腹部,叮嘱家属随时观察,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能随时提供医疗救助。队员杨莹蓥还带来了暖身贴,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让人称赞的是,这趟新疆之旅,广东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先后三次出手相助。
在成都开往喀什的火车上,一名返乡女大学生忽然倒在正在看书的杨泽面前。杨泽和吕智敏急忙借来听诊器、血压计等设备,检查女生的瞳孔、血压、心率等情况。发现没有异常后,他们轻轻叫醒女生,并主动提供食物。
队员们救治女大学生。
“乘务人员知道我们是医学生,这次没有开寻医广播,而是快速来到我们跟前。”第三次救助,还是发生在成都开往喀什的列车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杨泽说道。
赶到现场后,杨泽和吕智敏发现,一名小女孩正在呕吐。问诊、触诊后,队员们边指导用药,边叮嘱家属给小女孩喂温盐水。
“这是临床工作中的常态,让我感觉幸福的是,所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别人。”杨泽说,让他很感动的是,队员们都很给力,其他乘客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研究生队合影。
出手相助的背后,是专业知识的沉淀。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暖风中国”研究生队指导老师彭浩晟说,同学们三次在火车上第一时间赶去施救,源于同学们在平时经历了严谨的训练,培养了严格的临床治疗和急救能力。
从湛江到喀什,从广东到新疆,这群大学生临危不乱,出手三次,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
好样的,为广东医学生点赞!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陈瑶瑶 王丽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