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莞家②|东莞市作家协会:“文学莞军”正养成

南方+ 记者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文学为文艺创作、创新提供原动力,而作家正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创新的动力之源,是人类精神灯塔的点灯人和守望者。

东莞市作家协会便承载着团结一代代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勤耕莞邑文田、丰富东莞人民精神生活、助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职责。

目前,东莞市作家协会共有中国作协会员62人(若含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共96人),副高职称以上作家44人,一支强悍的“文学莞军”正在养成。

莞产原创文学作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今年4月,东莞市作家协会开展的“东莞作家写中国”系列活动,获评为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度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是广东省三个获扶持项目之一,也是东莞唯一一个获扶持项目。东莞市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文学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扶持项目。

除“东莞作家写中国”系列活动,东莞作协还组织开展了“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同一座城,同一个家”征文大赛、东莞荷花文学奖、东莞市校园文学大赛、“五色花计划•东莞名作家进校园”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一方面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创作,另一方面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有潜质的文学新人,全面营造出有利于东莞文学人才发展的创作氛围。

在文学创作方面,东莞作协本着“出精品,出名家”的宗旨,积极协助组织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创作项目研讨与推介活动,提高东莞文学创作的组织化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作题材序列,推出一大批优秀的莞产原创文学作品,实现了作品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如今,东莞文学作品的题材更加全面,结构更加优化,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各门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其中,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优秀作品。塞壬的散文《镜中颜尚朱》获得第六届 “琦君散文奖”。2021年,周齐林的散文《底色》获得第三届“三毛散文奖”。严前海的小说《前往苏北的告别》获得第二届大益文学双年奖。胡磊的文学评论《地域叙事与意义发现——以东莞文学为例》获2022年第五、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广东复评三等奖。

此外,在儿童文学方面,以香杰新、谢莲秀、周云方(池沫树)、黄俏燕、李俏琳(白玫)、庄丽如、夏商周为代表的东莞儿童文学作家,在儿童文学语言陷入同质化的情况下,拓宽了儿童文学创作题材,创作了一批有时代温度、有文学气息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网络、影视文学方面,虹虹动漫成功地把文学与动漫影视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强烈的“文学+”高效综合立体效应,成为东莞文学向文创文旅综合体拓展演绎延伸的成功个案。

围绕城市特点加强重大题材规划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对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说,建设文化强市,文学创作是一项基础工程。”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说。

如今的东莞,文学作品亮点纷呈,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持续壮大的作家队伍,成为擦亮东莞文学创作金字招牌、推动东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桥头文学模式、长安文学现象等引人注目的文学群落,“文学莞军”的崛起在国内文坛引起高度关注。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东莞正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东莞作协将带领广大作家继续砥砺前行,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坚守文学理想,激励和引导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东莞“七大文化”和“四张名片”题材优势,加强重大题材规划,创作更多贴近实际、烛照现实,弘扬东莞精神、彰显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积极培育打造有特色、有实力、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莞军”。

【文字】南方+记者 章倩倩

【图片】东莞市作家协会供图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