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长待机”,东莞如何“应烤”?

南方+ 记者

7月11日,“三伏”天开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

龙舟水刚过,随着东莞热҈热҈热҈晴回归,高温炎热天气重新“霸屏”。今年从入伏到出伏,又是超长“待机”40天,这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为有效应对高温天气,东莞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能源、交通、出行等保障,细化民生服务。如今,包括359座城市服务驿站在内提供的公共服务,让市民能舒心、健康度夏。

6月30日,在海事部门的护航下,一艘巨轮靠泊东莞九丰码头。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装载的12000吨液态天然气可转化为1680万立方天然气,将直供省、市重点能源项目——东莞市粤文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开机投产,为全市暑期高峰用电输出“绿色电力”。

全力备“烤”。5月30日,东莞迎来了今年夏天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早在5月18日,东莞市石碣医院接诊了今年第一例热射病例,患者为东莞市石碣镇一名工人,连续户外作业8小时后出现头晕、大汗、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被工友发现后拨打120送至石碣医院急救。

检查后,医生发现其体温已经高达41℃,确诊了热射病。随后,医生将该名工人转入ICU进行急救,所幸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该名工人最终转危为安。

高温环境下,需格外警惕重度中暑,“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一定要引起重视。当气温过高,人体大量排汗但水分摄入不足时,容易导致中暑。其中,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

为此,东莞疾控及时发出提醒: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员工的宣传和培训,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切实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保障每位劳动者清凉健康过夏!

高温还在持续,与热相关的内容也占据网络热搜前列。众多市民最关心的是,入伏后东莞还会更热吗?

从目前来看,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全国来说,入伏后北方降水增多,华北、黄淮等地将暂时“退出高温群聊”。但南方高温仍将持续,且湿度较大,也就是俗称的“桑拿天”模式。

现在的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盖子,牢牢控制住整个广东。拜它所赐,未来3天广东持续高温炎热,预计出现大范围的35℃-36℃高温,局部市县会达到37℃左右。

随着三伏天的来临,网友们表示,更热的热,还在路上……

“我父亲是一名环卫工人,工作服只有两套,是冬夏共用的。现天气很热,影响作业,申请为环卫工人制定夏天制服。”近日,东莞12345政府服务平台收到了一位女性市民的来信,刘女士的父亲刘福春在清溪镇从事环卫工作,工作服布料闷热,在高温下作业,很快就大汗淋漓。

根据市民的诉求,清溪城管分局立即与环卫作业公司沟通协调,制作并更换透气的工作制服,在款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面料的透气和吸汗性。

经过十几天的研制加工,一批新的夏季工服于近日“出炉”。新款夏季工作服采用35%棉及65%涤纶的面料,比原来的面料更薄、更透气。

6月26日下午,新的夏季工作服已经发放给正在杨梅坑水驿站休息的环卫工人们。

面对高温的持续炙烤,环卫、建筑、电力等传统行业的户外劳动者,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面临着考验。

为了让大家舒心、健康度夏,东莞部门、社区纷纷增强、细化保障及服务措施。

7月6日下午,松山湖工会爱心驿站—城市服务驿站(松湖烟雨)举行揭牌仪式,以“夏日送清凉、松湖多点爱”为主题的松山湖工会送清凉慰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同步举行。

松山湖城市服务驿站(松湖烟雨)坐落在风景宜人的松湖烟雨景区门口,站内面积约280平方米,驿站以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执勤交警、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解决户外劳动者的饮水、就餐、如厕、休息、上网、简单药疗等实际问题。

当天,驿站门口已设置“爱心冰箱”,免费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冰镇矿泉水等饮品,感谢他们烈日下的辛勤付出。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松山湖已连续五年在夏季设置爱心冰柜,多站点覆盖四大片区,向园区一线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冷饮及休憩场所,送清凉至“最后一公里”。

这一天,多位“城市美容师”步入寮步镇莞爱慈善驿站,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一份清凉,一份关怀,一份爱心。“如需要遮阳、休憩、应急求助等需求,都可来到莞爱慈善驿站。”双百社工向一线环卫工人介绍着莞爱慈善驿站功能,让他们在烈日炎炎之夏感受到一份特别的“凉爽”。

7月4日清晨,在位于万江的东莞市人民医院科教综合楼和急救中心TID项目施工现场,年轻的“00后”建筑工人阿伟正在做上工准备。他换上了浅色长袖、佩戴好安全装备、装满一大壶水,在工地入口领取了2瓶藿香正气水,开始了焊接工作。

在该工地设置的休息亭内,饮水机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水壶,现场有凉茶、糖水等清凉饮品持续供应,不时有工人进来补水和休息。“建筑工地有工作强度大、露天作业多、作业人员年龄偏大等特点,夏季往往是施工高峰期,高温、高湿、无风的作业环境容易诱发中暑等安全事故。”项目安全总监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袁鹏安说,为确保工友暑季身体健康,项目调整了工作时间——从上午6点至10点、下午3点至7点,避开高温时段,需要连续作业的工序采取轮换作业;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以药品;对工人定期开展防暑宣传、教育、培训等等。

7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关注高温下的“劳”与“保”,提到了刘福春的例子。

“高温下如何将他的健康和安全保障起来,这是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保障理念。”在节目中,专家表示,一套更适合夏季的作业制服、一套更合理的夏季作息制度、一个更舒适的高温休息场所,各行业应当努力让劳动者的夏天在清凉中度过。

以人为本。炎热的夏天固然可怕,但如今,经过更细致的管理举措、更周全的考虑,更多有“温度”的故事正在东莞各行各业的工作一线发生。

近期,东莞城管发布了高温提醒和工作指引。

一方面,各镇街组织城管片长、玉兰女子队给环卫工人送上绿豆汤、矿泉水、西瓜、草帽等防暑降温饮品和生活物品,提醒他们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并送上诚挚慰问。

另一方面,要求各环卫承包公司避免环卫工人长时间户外作业,尤其是高温时段(12点-16点)错峰保洁,进一步增加机械化作业频次。要求环卫公司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发放,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工作巡查,一旦发现环卫工人出现身体不适,要第一时间叫停作业,并到阴凉处休息,必要时送院就医。

在东莞,6月份起已对从事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将连续发放5个月。同时,省人社部门表示,高温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用人单位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冲抵高温津贴。

而从去年起,东莞市工会与城管共建共营,把工会爱心驿站和城市服务驿站合二为一,让各驿站的硬件设施和管理运营得到升级完善,以更暖心的服务惠及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作业者和广大市民。

这些驿站大都处在城市内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公园、商场、车站等地,面积不大,但划分有便民服务区、阅读区、休息区、宣教区等功能区域。具体服务时间为每天的8:30至17:30。驿站内有居家般的硬件服务设施,卫生间、空调、电视、饮水机、微波炉、休息桌椅、应急药箱、免费WIFI、手机充电器、冰箱及书籍等应有尽有。

如今,东莞已经布建好359座城市服务驿站,遍布城市大街小巷。

在驿站里,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执法队员进驻办公,配齐微波炉、烧水壶、饮用水、冰箱、雨伞、药箱等用品,设置小微图书馆、休息区,兼顾服务群众、党建宣传、一线人员休息等功能,打造城市管理街面化公共服务平台。

“城管片长、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构建起“小驿站、多功能、大情怀、正能量”的服务方阵。

借助于这些硬件设施,驿站不仅能为户外职工和群众提供歇脚休息空间,也能开展普法讲座、垃圾分类讲座、职工心理健康讲座、城市管理业务咨询、图书展阅、文化联谊等活动。

不少驿站内,城管片长队伍还日常驻点办公,能实现实时工作调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工会也安排工作人员进驻为群众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安慰。

热可纳凉、雨可避湿,渴可喝水、累可歇脚,急可如厕、闲可读书,这里就是你在街头的“家”。

最后,请收下这份防暑指南,安全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季吧~

天气特别热时:

穿着浅色、宽松及透气的衣物,以减少吸热,方便排汗及散热。

避免做剧烈运动或进行长时间登山或远足等活动,高温、出汗及疲乏均会增加身体的负荷。

户外活动宜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较后时间进行。

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注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例如咖啡和浓茶,以及酒精类饮品,以免增加水分经泌尿系统流失的速度。)

应利用风扇或空调保持环境通风、凉快。

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在炎热的时间段工作。若必须在炎热环境下工作,尽可能在工作地点加设遮阳工具,开始工作后,循序渐进调整工作步伐,并适时在阴凉处休息。

紫外线特别强时:

减少阳光直接照射皮肤或眼睛,外出建议戴遮阳帽或撑伞。

穿着长袖的宽松衣物。

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以上的防晒霜,并在游泳、流汗后再次涂上。

使用含避蚊胺的蚊虫驱避剂时,应先涂上防晒霜,再涂上蚊虫驱避剂。

了解更多点击链接:

长达40天,东莞年度“最热”即将杀到,防中暑指南趁“热”查收→

【策划】郭文君

【采写】欧雅琴 马新杰 谢麦诗 薛屏  龚菊

【摄影】龚名扬 李家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