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力度,让红色品牌激发发展活力

南方日报 南方+

蕉岭县属原中央苏区范围,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蕴涵丰富红色革命文化的红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共蕉岭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蕉岭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许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乃至献出年轻生命的革命事迹和红色故事。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支柱、前行的力量。近年来,蕉岭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原中央苏区县优势,不断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和陈列布展,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历史故事,打造红色品牌,激发发展活力,助推蕉岭全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

局部修缮后的邓崇卯故居。丘林强 摄

局部修缮后的邓崇卯故居。丘林强 摄

唤醒红色记忆

加强遗址保护

早在大革命时期,蕉岭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7年7月蕉岭第一个中共支部——九岭支部诞生,同年12月成立了中共蕉岭县委,并于1928年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十四区团以及东江(蕉岭)红军独立营,1929年联合平远县成立蕉平红军独立营。1929年10月红四军进占蕉岭,蕉岭革命形势开始全面发展……

蕉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印记。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众多革命遗址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而缺少维护,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抢救修复迫在眉睫。

去年,新铺镇长江村的革命先烈邓崇卯故居正式动工修复,经过重新铺设瓦面、翻新外墙,曾经破败的房子焕发新颜。

走进革命烈士邓崇卯故居,庭院书香飘溢,可以看到两侧联书: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墙面的字画年代虽久但隐约可见,仍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革命情怀。恍惚间,似乎能看见一盏煤油灯下,那个怀揣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的身影,高举镰刀和铁锤,燎起家乡革命的火种。

在北京求学期间,邓崇卯受革命思潮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27年,党组织为了保存实力,发展壮大队伍,派邓崇卯返回处在粤闽交界处的家乡蕉岭。回到家乡,邓崇卯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蕉岭县委党史研究室征研出版股股长何松发在邓崇卯故居边走边介绍,受邓崇卯革命思想的影响,邓屋后辈青年踊跃投身革命事业,先后有革命烈士邓克英、邓喜松、邓克南,因而有邓姓、赖姓“满地红”的说法。

后因土豪刘民四向平远县国民党政府告密,1931年10月1日早晨,国民党反动派前来围捕。邓崇卯在东石坳上车子岗掩护同志时,头部中弹,不幸牺牲,时年28岁。

不仅是邓崇卯故居,林连宗故居、钟永佛故居也进行了局部修缮,这是蕉岭积极做好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的缩影。

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革命遗址,对于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留住了革命遗址,后人才有了解、触摸到那段革命历史记忆的更多可能,才能更深刻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重温革命场景

在对革命遗址保护开发的基础上,蕉岭县还着重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再现当年红色革命场景,让红色记忆深入人心。

“这里是刘安生前居住过的寝室,经过修缮,现在已经成为陈列室。”蕉岭县文福镇宣传委员郑富生边走边介绍,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重修了刘安革命烈士故居,并在这里进行了简单的布展,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可以了解到刘安的生平事迹。

步入刘安革命烈士陈列室,墙上的简介仿佛再现刘安参加革命的点点滴滴。

1904年出生的刘安在蕉岭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法政大学。在学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刘安与妻子梁文兴在蓝坊启文小学教书,以教员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三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10月23日晚,红四军进入蕉岭县境内,蕉岭县委立即派刘安、陈顺侯等带领农民赤卫队前往边界迎接。

“1930年11月17日,刘安在南磜浒竹坪水口一间土纸厂召开会议,被该村反动分子黄增君告密。国民党蕉岭当局派大批军警围捕,刘安与妻子梁文兴在突围中被捕。”何松发说,面对严刑拷打,刘安铮铮铁骨,保守党的秘密。1931年1月10日,刘安被敌人杀害于蕉城庙岃背,年仅27岁。

只有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才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离刘安革命烈士故居不远的创兆学校也是革命遗址,如今是一所小学,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是这里最动听的声音。

1904年,清末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创办了这所学校,名为创兆学堂,并亲自为之撰写门联曰:创新学界,兆大人文。

“后来丘逢甲之子丘琮到延安学习归来,带领抗日东区服务队在这里设干训班,培养抗日骨干,吸引了14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何松发说,丘琮想把家乡打造为群众抗日示范区,在文福山乡掀起一股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为梅蕉一带的进步青年所向往。

走进创兆学校,百年前的石柱子依然屹立不倒,支起了那朱红色的房顶,丘逢甲先生的雕像静静凝望着在这里求学的孩童,老师在给他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打造红色景点

培育爱国情怀

“七一”前后,位于新铺镇尖坑村的中共蕉岭县委成立旧址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他们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到新铺镇的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底蕴、建筑特色、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说,这里浓缩了该镇红色革命遗址的精华。

从蜿蜒的村道进入,走过一段铺着河石的小巷子,推开木门,新铺镇的红色革命历史以展板、雕塑、视频等方式多维度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1927年12月初,中共蕉岭县特别支部秘密通知全县共产党员集中新铺尖坑龙虎薮赖汉文家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党员有30多人。这次会议成立了中共蕉岭县委员会,选举徐持为县委书记,赖德君为组织委员,钟慕光、钟占文为宣传委员,钟九连为组织兼交通委员,陈杰生、陈顺侯为军事委员。

这次会议,还作出了在新铺举行武装暴动的决议。中共蕉岭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蕉岭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时期,人民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斗争的信心就更足了。

“中共蕉岭县委成立及发展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项目是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以‘中共蕉岭县委成立旧址’为中心,辐射新铺红色革命遗址群,我们将其打造成蕉岭县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新铺镇副镇长林婷说。

与中共蕉岭县委成立旧址同样多维度讲述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品牌的还有位于蕉城镇北部陂角村的赖氏宗祠,近日,该处红色革命遗址已布展完毕。

栩栩如生的四幅绘画在墙上无声地讲述着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1929年10月19日,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三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福建上杭县城直抵梅县松源集结。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蕉岭境内,24日,红四军进入蕉岭县城。当晚,红军大部队在蕉岭西街、西门背一带宿营,宿营地包括赖氏祠堂及其相连的房屋。

赖氏宗祠的房间被布置成一个个小的展览室,通过历史场景还原、文物复刻、电子屏幕显示等多种形式讲述了红四军在蕉岭的故事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个项目将更好地发挥红四军宿营地宣传教育阵地功能,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打造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的现场教学点。”蕉城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黄剑说。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徐志宝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