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南海开足最大马力,吸引青年人才。7月10日,北京大学首批10名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学子来到南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党政机关见习实践活动。
在此之前的15天,26名清华大学博士生与14个南海企事业单位精准对接,围绕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为期6周的科研服务,激活人才驱动产业发展“强引擎”。
此外,南海在“七一”建党节,也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当天,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周末交流活动,组织近200名正在广佛两城实习的香港高校学生走访参观南海人才馆、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以及南海标杆企业、知名景点,进一步推动香港高校学生认识、了解南海。
这一个个活动,串联起南海重视青年人才,让更多青年人才看到南海、了解南海、选择南海的决心与努力。其背后是南海坚持人才立区,以人才支撑创新发展、应对区域竞争格局的“进阶”之路。
7月10日,北京大学首批学子来到南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党政机关见习实践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北大清华学子,南海实践攻关
10日“入职”的首批10名北大学子,分别来自社会工作、城市与区域规划、法学、环境科学、财政、药学、公共卫生等多个专业。未来一个月内,他们将在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7个单位见习实践。
在当天的欢迎会上,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表示,南海作为广东省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亟需来自城市与区域规划、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从专业的角度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性、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希望各位同学能以此为起点,与南海有关部门建立长久联系、开展长期合作、实现人生价值。”潘伟华要求区内各接收单位,要充分结合北大学子的专业所长和单位职能,合理安排见习岗位,让前来见习实践的北大学子能够一展所长,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这边北大学子进机关见习实践,那边清华博士进企业科研攻关。6月25日,南海区第十届“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启动仪式在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举行,26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与14个南海企事业单位精准对接。
博士团队深入走访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受访单位供图
“博士进企业”是指国内重点高校、重大科研平台的博士研究生实地进驻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业务、技术难题,是南海区一项高端柔性引才品牌项目。
“这是公司第三次参与南海‘博士进企业’项目。其中在2021年,2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实习期间,完成了1个项目,共同申请了6项专利。”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位明超表示,“博士进企业”搭建了企业与高校沟通研讨的渠道,从创新思路、落地研发、人员培训、专利输出等为企业提供帮助,也让学生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是一个产学研完美融合的成功场景。
长效合作,持续引入青年人才
事实上,不只是清华、北大,6月26日,南海区委组织部发布了招聘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信息,公开招聘经济金融与管理类、规划与建设类、现代产业类共计20名博士研究生。
本月初,在香港驻粤办、佛山市委台港澳办、广州市港澳办、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以及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多方努力下,近200名正在广佛两城实习的香港高校学生走访参观南海人才馆、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以及维尚家具、南海影视城等,加深对南海的认识。
香港高校学生参观维尚家具。 受访单位供图
半个月内,南海在青年人才引进上动作频频。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是可持续的长远合作。以“博士进企业”为例,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十个年头。通过该项目,南海共柔性引进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博士生470名,为辖区内上百家企业攻破科研难题210多项,共同申请专利达50项,借鉴国际技术前沿翻译外文资料近71万字,撰写调研报告180万多字,完成高质量的调研课题多篇。
时隔三年重启的香港青年南海交流活动,是广东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推动的大型青年学生交流实习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自2015年起,已连续5年组织了400多名香港青年学生赴佛山,深入各类企业开展实习和周末体验活动,了解内地的职场生活,感受佛山的文化魅力。
而在今年启动的北大学子进机关,则是北京大学“知行计划”地方党政机关暑期见习实践的一部分。目前北大在全国19个省份设立了35个基地,希望通过该计划引领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明确就业方向,同时引导更多同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圆梦新一代”。
具体到南海,今年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与南海开展见习实践合作的第一年,南海区作为北大在佛山的唯一见习基地,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干部培养、项目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持续推动北京大学与佛山南海的校地合作行稳致远。
呼唤人才:这里有机遇更有“宝藏”
一年前的南海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今天的南海,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青年人才,也比任何时候有条件成就青年人才。”
此言非虚。截至2022年,南海全区GDP超3730亿元,拥有顶尖人才项目30余个,市场经济主体62万家,荟聚国家高层次人才88名。在产业发展方面,南海提出做大做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异军突起,都将是广大青年自由翱翔、大展身手的好舞台。
在产业与经济之外,当前南海区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加快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相互赋能,逐步形成高能级的城市、高层次的产业、高效能的治理、高品位的文化,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不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类人才,都能在南海找到一展所长的舞台。
就在上周,随着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经济总量占全市约1/3、制造业体量占全市1/4强的南海,也将挑起更重的担子,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作出有力支撑。
这里有机遇让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更有条件让他们安放梦想与灵魂——这里既有“亿年山川、万年水脉、千年文化、百年工业”,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前沿,可以小城成本享受大城资源,用顾耀辉的话说,就是一座“具有超强成长性、适合年轻人定居的‘宝藏’城市”。
南海正以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呼唤更多的人才关注南海、选择南海,与南海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未来,南海也将继续强化人才引育协同机制、提升人才服务品质,让更多优秀的海内外人才在南海这片宜居宜业、创新创业热土上成就事业、成就梦想。
【撰文】黄艳姿 基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