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走进乡村
一个个美丽的村庄焕发新颜
如同一粒粒种子
萌生新的希望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产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
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
乡村振兴画卷
正在仁化次第展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仁化乘势而上,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弱项,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去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县11个镇(街)全部达到美丽圩镇标准,109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8.8%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年度在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中排名第一;大桥镇长坝村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名单……
打造“新风景”
分类整治留住“美丽乡愁”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厕所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荷花飘香。驱车向仁化县红山镇新白村行驶。走在村中,“篱笆菜园”“阡陌纵横”随处可见,篱笆内蔬菜瓜果、绿植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生态田园景象;经过风貌改造后的村居更具有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乡愁更“浓”。
新白村的华丽蝶变,正是得益于新白村被中组部纳入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仁化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建设和美乡村,“美”是题中之义。
去年,仁化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内道路建设和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提升效果显著。
新白村航拍风貌图。
同时,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2022年,新白村等10个镇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7个镇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董塘镇新龙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效应明显。
筑牢“压舱石”
产业发展绽放“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
长江镇地处仁化县东北部高寒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毛竹生长的沃土。
作为仁化县最大的毛竹抚育基地,长江镇依托20万亩丰富竹资源,把毛竹深加工业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毛竹产业,构建竹产业链。
近年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该镇通过四大举措,为毛竹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打通关节”,并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
长江镇拥有竹木制品加工企业23家
全镇从事竹木加工产业链
各环节人数接近8000人
产出的竹木产品
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以及全国其他部分区域
2022年实现产值2.5亿元!
目前,仁化已成功申报省级毛竹产业园,长江镇以此为契机打造毛竹产业园集聚地,建设毛竹产业园(一期)。整合现有竹加工企业,引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竹企业,着力构建“竹原料—初加工—深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重点构建竹材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粤湘赣三省边界集竹材(精深)加工、竹科技培训、竹文化展示、竹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竹产业生态园区。
一路走来
仁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改变的却远不止于此:
村道平坦干净,田畴瓜果飘香
庭院别具特色,乡风和谐淳朴
……
如今
随意打卡仁化任何一座村庄
弥漫的是诗意
品味的是意境
流淌的是乡愁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方筱
图片:仁化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