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源市龙川县“消地联勤”工作机制现场会在龙川县铁场镇秀联村举行。现场会总结了铁场镇“消地联勤”工作机制试点经验,固化了基层乡镇消防工作体制机制,为其他乡镇树立了样板标杆。
据了解,“消地联勤”工作机制以各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为基础,遵循“消地结合”的原则和“以消为主”(即以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为主体)的建队模式,按照一般镇不少于10人(含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较大镇不少于12人,特大镇不少于15人的标准进行配备,充分整合镇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职消防队。
整合后的队伍主要负责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防火检查、消防宣传、森林防灭火、城市火灾扑救、社会救助、抢险救援等工作,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严格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按照“平时轮休、战时全员”的要求建立健全值班备勤制度,做好日常考勤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和救援警情,第一时间反应,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龙川县乡镇多、村(居)多、人口多、场所多,森林覆盖面广,各类致灾风险高,且部分乡镇离县消防救援大队较远,加之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基础薄弱、救援力量不足、地势崎岖不平,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极易导致“小火亡人”事故。针对此情况,龙川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搭乘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快车,深挖基层乡镇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等方面的难题,创新探索,以铁场镇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建立“消地联勤”工作机制,充分整合乡镇应急救援力量,弥补乡镇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消防救援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升基层乡镇应急救援水平。
目前,龙川县铁场镇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下一步,龙川县将以铁场镇经验为基础,持续深化“消地联勤”工作机制,长期坚持,规范管理,确保工作机制长效运行。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谢丽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