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簿公堂!玩密室逃脱受伤,谁担责?东莞法院判了→

凤岗政法
+订阅

玩“密室逃脱”受伤 谁负责?

暑假又到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项目成为不少学生、青少年群体假期聚会、交友、团建的休闲娱乐“新宠”,但是,相关纠纷和诉讼也逐渐增多。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被游戏角色吓到逃跑导致推搡倒地受伤,应该由谁担责?

2023年6月9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小黄状告经营“密室逃脱”的商家张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一案。本案中,原告小黄向被告张某索赔游戏服务费用、医疗费用、诉讼费共计1500多元。

纠纷发生在2022年7月19日凌晨时分,当时小黄和几个朋友来到案涉密室参与一个名为《第四人格》的主题游戏,合计支付消费费用1014元。

据小黄介绍,整个游戏时长为90分钟,她与朋友刚开始游戏不到10分钟,一名扮演游戏角色的工作人员为了推进剧情并增加游戏刺激度,突然出现,小黄和朋友们被吓到,在逃跑过程中互相碰撞,导致小黄鼻子被碰撞出血。

出现意外后,主题游戏不得不中断。随后,小黄在朋友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花费医疗费500多元。据了解,小黄和朋友参与“密室逃脱”游戏前,曾签署了一份《密室游戏玩家需知》,里面包含了“玩家明确同意参加密室逃脱存在的风险完全由自己承担”、“开始游戏后,中途退出不予退票”等等免责条款。

不过小黄认为,商家对自己受伤负有责任,她不需要商家赔偿医疗费,但商家要退还九成游戏消费款项。双方在微信上沟通了多次后,对于退款数额一直无法达成协议,小黄就把商家告上法庭。

在庭审当天,经营“密室逃脱”的商家张某经法庭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法官依法对案件进行了缺席审理。

庭审结束后,法官到案涉密室进行了实地走访。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可以看到,案涉密室的通道较为狭窄,内设多个小房间,布局相似,类似一个迷宫,初次进入比较难分辨准确方位。小黄在事发的转角处,向法官描述了事发经过。

据了解,为营造“密室”的氛围,增加游戏的刺激性,游戏进行过程中会播放惊悚的音乐,并将灯光调至昏暗状态。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法官还特意查看了案涉密室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再次调取事发时的监控视频,确认事发经过。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都发生了与“密室逃脱”相关的纠纷案例。例如:南京市15岁女生在游戏中左手手掌受伤,经营者被判赔偿18000多元。北京市11岁女孩在游戏中受惊吓受伤构成九级伤残,经营者被判赔偿20多万元。北京一名女子在游戏中摔断腿,经营者被判赔偿19万多元。以“密室逃脱”加上“纠纷”“官司”等作为关键词搜索,能搜索到海量信息。

为规范行业管理,2022年6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 2023年4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起草公开了《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于今年内正式落地。

小黄表示,她知道“密室逃脱”游戏存在一定风险,只是不满意商家的处理方式才提起诉讼的,对此事愿意接受法官调解。经过法官现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由密室经营者向小黄支付1000元结案,经营者当场履行完毕。

法官释法

主持人:

关于玩“密室逃脱”导致受伤的纠纷,大多会涉及经营主体是否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问题。那么,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判断经营者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呢?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法官 冷静:

“密室逃脱”游戏属于经营性活动,被告商家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应尽到合理限度的防护义务,被告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主要在于是否提供符合安全规范的设施设备以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本案中,被告场所的转弯处虽包了软包,但小黄参与的“第四人格”游戏室内灯光特别昏暗,空间也很狭小,商家在游戏设置时,没有考虑到参与者在受到惊吓逃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跌倒踩踏安全事故,经营者没有尽到提醒和安全提示义务,此外,在游戏设置关卡时,也没有对安全隐患做到充分考虑,应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侵权责任。

而原告小黄和其朋友们在游戏中受到惊吓后转身跑走属于本能的应急反应,在此情境下逃跑的行为本身并无不当,但小黄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未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参与密室逃脱游戏,小黄对其自身个人心理预判和事先防范意识不够,自身对受伤存在一定过错。

主持人:

原告小黄参与游戏之前,曾签署了一份《玩家需知》,里面有自担风险、中途退出不退票等免责条款。那么签了《免责协议》,商家是否真的就能“免责”呢?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法官 冷静:

小黄签署的《玩家需知》第5条载明的“玩家明确同意其参加密室逃脱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密室逃脱”经营者存在以格式条款排除己方责任的管理瑕疵,“密室逃脱”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主持人:

剧本杀、密室逃脱这种新型的娱乐活动,如果要加强安全保障,减少法律风险,有什么建议?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法官 冷静:

密室逃脱游戏的经营者,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及对游戏主题的接受程度,有选择性地面对消费者开放;在设计游戏环节、设置游戏关卡、进行密室装潢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参与密室逃脱时的人身安全,增加密室逃脱的刺激性和体验感的同时做好注意事项告知和安全提示;要落实场地安全及维护,消防安全是经营“密室逃脱”项目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玩家而言,应选择资质齐全、安全提示详细的正规商家,在看清相关介绍、安全提示再决定是否参与游戏,切勿“入戏太深”,避免游戏过程中遭受惊吓慌乱逃窜时被道具误伤;分清剧情和现实,保证自己的人身及心理双重安全。

来源:平安东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