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学说和张景岳病案一则

胡世云
+订阅

  命门学说和张景岳病案一则

  明代的《幼科类萃》中提到的人的先天禀赋应该就是先天之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肾精。一般来说在胎儿时期,如果父母的身体强健,体质好,那么孩子会遗传父母强健的体魄,出生后身体也会比较健康,很少生病;如果父母体质偏差,生出的孩子体质也会比同龄的孩子差,经常容易生病。这些观点与现代的优生和遗传学相类似,孩子先天体质的强弱是与父母基因密切相关的。

  明代提倡命门学说,认为肾就是命门,张景岳提出“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肾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人体的精气都存储在肾中;肾对于人体的重要,张景岳认为是生死之窦,这和现代理论有相同之处。如果肾功能衰竭了,身体的状况会差,如果血液透析也不能维持肾的功能,那么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同时有些医家提出肾强壮与否与人的衰老有密切的关系。

  有一个40岁左右的病人,长期伏案工作,积劳成疾,饭量日渐减少,整天无精打采,容易受到惊吓,而且经常失眠,整晚不能睡眠,每晚要起来小便好几次,小便呈白色浑浊的米汤水样。张景岳认为这是消渴病,采用脾肾双补,标本兼治之法。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患者精神好转,睡眠正常,饭量增加,身体好转。

  追本溯源

  《景岳全书.杂证谟》“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羸疾,神困食减,时多恐惧。自冬去达夏,通宵不寐,凡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者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浊液,尫赢至极,自分当死。乃予诊之,幸其脉犹带缓,肉亦未脱,知其胃气尚存,慰以无虑,乃用归脾汤去木香,乃大补元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人参二十斤乃得痊愈。”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养肾法言》中提到“肾于诸脏为最下,属水藏精,盖天一生水,乃人生身之本,立命之根也。”这里提到的“天一”,现代人从《河图洛书》中“天一生水,地六存之”,推断出天一为正北方,属水,水性属寒,寒气通于肾,肾藏精,为先天。也就是天一就是指的肾。而王圻认为肾在人体的最下方,性质属水,肾还藏精,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因此肾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