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香港人蜂拥过关,涌向深圳。根据最新数据,仅上周六7月8日当日,由深圳出境到香港的游客人数为71376人,而香港居民由深圳入境人数高达150745人,是出境人数的两倍多。
一如过去二十多年内地游客蜂拥到香港血拼。罗湖的金光华广场、福田的COCOPark或皇庭广场、南山的万象天地几个地方,到处闪现着香港人的影子。
从“反向代购”走红,到深圳夜市、商场等线下场景频现香港人排队身影、小红书、油管等线上社交媒体涌现香港人来深打卡分享,脸书上的深圳吃喝玩乐小组更是讨论激烈。盒马的水蜜桃、阿嬷手作奶茶、鲍师傅的糕点更是成为港人来深的必买手信“三件套”。被本地人戏称为“美食荒漠”的深圳,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眼里,摇身一变,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天堂”。
如今,静静流淌的深圳河仍然是两地之隔。从“赴港旅游”到“北上消费”,香港人为何忽然“逆流而上”?
6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独栋山姆店,前海山姆店开业。一开业便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网红泡面炒到1999元一桶依旧供不应求,千余停车位一早满员,甚至提醒需要排队1小时;反向代购也很快便嗅到商机,迅速开辟了新战场。
如何辨别北上的香港人,网友总结出如下特点:
☆首先是语言特征,操着香港粤语口音、说话声音响亮有时夹带英文的极大可能是香港人,
☆此外,习惯现金支付、着装上偏爱运动鞋和双肩包、滴露免洗洗手液挂在显眼位置,
☆还有“在商场里偷偷摸摸观察别人怎么用手机点单的”“围在一起学习领美团、抖音优惠券,领到开心的”大概率也是香港人。
香港年轻人甚至学会了用WeChat小程序下单,一位“港仔”分享:阿嬷手作福田罗湖的店几乎都是200单以上的排队,好在他老早下单了。
遇到不熟练手机点单的香港人,深圳人也会搭把手,“刚帮两个大叔点了9.9的瑞幸”。
水上世界带娃攻略让无数港妈港爸心动不已,哪家按摩店的按摩手法好,哪家水会有强制消费等话题都成为高赞帖子
对于那些不便亲自来深圳消费的港人,反向代购、在口岸点外卖也成了受欢迎的替补选项,其火爆程度比起大排长龙的【港人三件套】也不遑多让。
三联生活周刊在报道中写到:
“香港客户个个在沿途翘首企盼——你要找他们租房,有可能会放你鸽子,但没人真的敢在取餐这事上不守时。”
“要知道,每站只停不到1分钟,错过了就错过了,还会上代购的黑名单,以后别说是想吃鲍师傅,康师傅都不给你带。”
网友分享自己下班到口岸拿外卖的过程,只需要报上手机号,就可以从外卖小哥那里取到自己订购的食物,有的直接把外卖放在口岸速递公司的桌上等待自取。
性价比依然是北上消费最重要的动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847元,而同年香港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43万元人民币。更高的收入水平却并不跟更好的消费体验挂钩,经济学人2020年做过估算,香港、新加坡和大阪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以【港人三件套】中的水蜜桃为例,有网友称,香港超市的日本进口水蜜桃100元一个,内地顶级的水蜜桃才10元一个,还更加好吃,率先发现这一“知识盲区”的港人把消息发在了社交媒体,才引爆了水蜜桃抢购浪潮。
毕竟只需要花三分之一的物价就能吃好、喝好、玩好,在深圳买两杯奶茶的价格,加上代购费,相当于香港人自己出门在香港买一杯奶茶的价格。代购美食的费用,还可以顺带覆盖往返港深两地的交通费和餐费,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更让港人欲罢不能的,是内地的服务体验。
“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阿嫲手作会跟我说‘你好,欢迎回家’,酸菜鱼会跟我说‘欢迎来吃酸菜鱼’,正规SPA店的小姐姐会你跟我说‘帅哥又见面了’。”一位香港网友分享道。
除了性价比之外,疫情防控期间内地无论是电商经济还是新消费品牌都已经经过了几轮革新,各色新中式糕点、奶茶店、潮流餐饮品牌卷出新高度,内地消费者习以为常的消费体验,对三年间都无法便利通关的香港消费者来说还很新鲜。
也难怪有网友调侃自己从香港到深圳,是“港人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
深圳本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各种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更容易得到消费群体的接纳,城市整体的消费也呈现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以首店经济为例,今年首季度,深圳重点商场新开46家城市品牌首店,涵盖餐饮、时尚精品、美妆香氛、服饰、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多种消费业态。首店总数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58%。
另一方面,深圳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打造特色商圈。近年来深圳商业发展迅猛,购物中心呈现“多区开花”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深圳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超过100个,年营收超30亿元的购物中心达8个,打造了万象城、壹方城、万象天地等一批高端购物中心。今年深圳将有近20个大小不一的购物中心及卖场开业,除了前海山姆旗舰店,预计还有龙华Costco、万丰海岸城购物中心、前海壹方汇等。
再有,今年以来深圳持续推出促消费措施,消费节庆一个接一个。比如盐田区举行草莓音乐节,福田区启动“动感都市精彩福田”都市型沉浸式全域旅游狂欢月,宝安举办滨海美食文化旅游节等。香港贸发局和深圳市还共同主办“港•潮流”购物节,吸引近80家香港参展商逾130家香港品牌参展。
据统计,今年以来,深圳消费复苏强劲。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7.6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商品零售增长12.4%;餐饮收入增长20.1%。今年香港恢复通关,向内地打开大门之后,机场门庭若市、街区人流涌动、银行7天无休……
曾经的“两地”边界在模糊,随着网络日益发达、社交媒体的在香港地区的逐渐普及,深港两地的信息差逐渐被抹平,也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对深圳有新的了解,并产生前来“探城”的兴趣。
深港同城化,不仅仅只是新开口岸、新开高铁这种物理距离的缩短,也不仅仅只是就业机会、人才引进这种政策上的倾斜,更是日常生活和心理认同上的交融。
深港本同根同源,所谓“入港”“北上”,互相往来,都是“回家”。
【部分来源】智谷趋势 深圳微时光 口袋香港 香港商报 财联社 三联生活实验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