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协油画新作《黄旭华》面世,再度致敬时代英雄人物

南方+ 记者

日前,由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创作的主题油画《黄旭华——想起母亲的牵挂》面世。《黄旭华——想起母亲的牵挂》长2.4米、宽1.8米,历时一个月完成。这是冯少协继《钟南山——中国共产党党员》《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后,再度以画笔致敬时代英雄人物。

冯少协在创作。

冯少协在创作。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潜艇专家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60多年来,他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由于工作需要,黄旭华多年隐姓埋名,30年没法回老家,甚至未能陪伴父亲最后一程。直到201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30年,儿子的青丝化作白发,也让母亲的银丝化作黄发。但不悔的是以身许国,不变的是母子情深。“一位怀着对母亲深沉思念的老人,是我创作这幅作品的立意所在。”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冯少协与黄旭华故乡揭阳玉湖镇当地群众取得联系,深入了解黄老事迹。“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冯少协被黄旭华的名言深深感动。

冯少协与作品《黄旭华——想起母亲的牵挂》。

冯少协与作品《黄旭华——想起母亲的牵挂》。

为何在创作中突出黄老的母子情?“英雄人物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但英雄人物也必定有着超过普通人的坚韧和隐忍。”与此前创作的《钟南山》一样,冯少协再次重点刻画人物的眼睛,将画面定格在滚烫的泪珠在黄老眼眶打转的一瞬,表现“有泪不轻弹”的精神状态,向观众传达出儿子的歉疚和母亲的体谅。

近年来,围绕黄旭华事迹的主题创作频现。不久前,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话剧《深海》,就以黄旭华的事迹为原型。冯少协表示,与舞台艺术不同,油画只能截取人物的一个瞬间,这更加考验创作者对于对象和主题的高度提炼,找到敏锐的切口。为此,这幅作品没有传递任何关于核潜艇的背景信息。他期待,通过致敬时代英雄人物的主题探索,把人物精神融入作品、直抵人心,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

南方+记者 杨逸

编辑 童慧 陈梅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