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
地处中原通往岭南的水陆交通要道
境内遍布高山峡谷、河流湖泊
山明水秀
是“中国龙舟之乡”
清远的龙舟当中
燕尾龙舟颇具特色
7月8日,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三人燕尾龙舟赛文化系列活动在北江河畔龙舟文化广场举行。根据史料,传统三人燕尾龙舟,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
2006年,清远市获得“中国龙舟之乡”的称号,2011年,清新区成功将三人燕尾龙舟申报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端午节前后,山塘镇都会举行传统三人燕尾龙舟赛。“奋勇争先、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7支龙舟竞渡争流
部分代表队首次引入商业冠名
“3、2、1,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37支龙舟似蛟龙出水,劈波斩浪,111名龙舟健儿齐齐划桨、提桨、破水,一支支龙舟水上“狂飙”。现场战鼓齐擂,船桨齐舞,欢呼声、擂鼓声、划桨声,此起彼伏。河岸边,围观群众纷纷欢呼喝彩,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今天这场龙舟赛非常热闹,我们一家大小一起来看龙舟赛,感受一下龙舟氛围。”群众欧先生表示,希望家乡的龙舟文化能让更多人了解。“山塘的龙舟赛我是从小看到大的,今年我特地带家人回来家乡看三人燕尾龙舟赛。”温女士是从肇庆端州回来的外嫁女,她表示,希望让自己的小孩了解家乡龙舟文化,更好地传承龙舟精神。
这种原发性、本土性、不可复制性的民间民俗活动,是岭南龙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元素。今年,来自清城区东城、洲心等地的村民代表也参与这一传统赛事,与山塘地方强队在水面上奋勇争先。经过2小时的角逐,来自东城白庙的20号和21号龙舟摘得冠亚军,山塘镇胜利村苏公洲队获得季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三人燕尾龙舟品牌效应扩大,部分代表队首次引入商业冠名。“前8的队伍中,有5支首次以商业冠名报名出战。”据主办方介绍,系列变化意味着这一传统赛事在向品牌活动转化的过程中,正努力寻找核心的商业模式,让赛事在推广和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
据悉,山塘镇大力传承和发扬“三人燕尾龙舟”文化,每年端午都会举行传统三人燕尾龙舟大赛,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体育盛事和文化盛宴。山塘镇还成立了龙舟协会,主动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龙舟运动会,屡获佳绩。在日前举办的全市龙舟锦标赛中,山塘代表队获得亚军。
本次系列活动结合山塘镇招商推介会、山塘镇首届围餐师傅大赛、三人燕尾龙舟比赛等项目。龙舟健儿在水面竞渡争流,落实镇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责任部门也在现场的招商活动中奋勇争先。传统三人燕尾龙舟不仅有了多个冠名商,也让当地政府以龙舟为媒引燃“龙舟经济”,现场签约8个项目,投资额约8.7亿元。
什么是燕尾龙舟?
燕尾龙舟,因艇形尖头燕尾式样而得名,习惯三人扒之,又称“三人燕尾龙舟”,至今约有五百年历史,主要流行于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太平镇和清城区龙塘镇。由于燕尾龙舟比传统的龙船要小,江河、池塘、山溪,都可作竞渡赛场。
据民国版《清远县志》载,明代清远“竞龙舟”之风兴盛:“邑人好竞龙舟,各乡皆然……亦有小艇,三五人扒之,并无龙形者……前清于端节前后各乡龙船来城会扒,谓之‘耍龙’……其他各庙神诞则悬锦标以竞小艇,各乡皆会,各冀夺得锦标归也。”
三人燕尾龙舟赛设定比赛时间为2小时,赛道长约1000米,以龙舟艇来回圈数的多少决定名次,在2个小时的比赛时间里不停地划桨来回,对选手的耐力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因而也被称为“水上马拉松”。
看完龙舟后记得
留在山塘吃一吃
比如疍家鱼饭、
山塘蛋散、黄东鸡仔饼
......
全都承载着无数山塘人浓浓乡愁
荣叔猪红汤20多年美味
吸引了珠三角很多游客慕名品尝
一试难忘
那感觉像是“豆腐花”的口感......
山塘人餐桌上必有河鲜佳肴
2016年
CCTV-7《乡土》栏目
就曾深入清新乡镇
两度介绍这里的肥美河鲜
够鲜!够甜!够肥美!
是外地人对山塘河鲜的评价
桂花鱼、蓝刀鱼、
黄沙蚬、河虾等......
仅用清蒸便可“试出鲜味”
山塘还藏有时令美食
秋风起,食腊味
腊肉、腊鱼、腊鸡(鸭)、腊肠
腊好的美味
色、香、味俱全
做成腊味饭、腊味菜,可谓一流!
这次没有近距离
领略到燕尾龙舟风采的
小伙伴们不要急
明年记得要搬好凳子霸头位哦~
采写:樊乾 通讯员 谢靖彦 陈英杰
摄影:邱炜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