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心理问题重要诱因,医生传授“快乐成长”秘诀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连日来,抑郁症话题颇受关注。

“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7月8日,在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秘书长林勇强表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均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其中人际关系最为主要,但常常容易被忽视。

青少年如何才能快乐成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心理专家传授了秘诀。

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卫生科候诊。图源:新华社

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卫生科候诊。图源:新华社

不要阻碍孩子交朋友

据最新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作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和广东祈福医院心理科主任,林勇强发现近几年来就诊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

曾有一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他看自己的手机通讯录,“里面的人不超过个位数。”林勇强介绍,这些临床上接诊到的青少年患者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人际关系较差。

一项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展并持续了70多年的研究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健康和成功的第一要素

“这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林勇强说,“其实,大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喜欢和别人玩的,但家长却会以安全等为由打断这种交往,导致孩子长大后反而不会与他人交往了。”

林勇强回忆起自己曾主持的一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竟比大四学生多发。

他深入调查后得知,这主要是因在中学到大学的转型阶段,很多学生不适应。比如,学习原来是老师“手把手教”,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学后变成自主学习生活,就难以扭转。

值得注意的是,林勇强继续往前追溯后发现,大学的心理问题源于中学,中学的问题来自小学,小学的问题则与幼儿园相关。

“这告诉我们,心理健康,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林勇强说,研究发现,只要是身体发育正常的孩子,出生后都对世界葆有好奇、想与外界接触的,但在成长过程中,因人为干涉,孩子的一些天性被剥夺了。

因此,他时常建议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要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起,这并不困难,“不要以安全或是学习等各种原因,打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

建议多元看待个体发展

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要“逼迫”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外向。研究成果也表明,对良好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朋友的数量,而是关系的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谢永标长期研究身心特质与健康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人的价值评价标准都需要多元一些。以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要求青少年成长,就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内向并不是不社交,只是社交少一点。更不代表孩子不正常。”谢永标举例,一个内向的孩子在人多的场合,也许待半小时就有点“受不了”,想要独自去休息,调整好状态后,他会主动地重新返回、融入这个场合,这是很恰当的。但如果孩子对社交完全抗拒,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

“一些家长的育儿理念需要改变。”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处得不好,家长“粗暴式”或“过分溺爱式”育儿,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

“粗暴式”育儿表现在家长永远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不停地干涉、打压孩子的选择;“过分溺爱式”育儿表现在孩子干什么都行,并对孩子表达出“我就养你一辈子了”,让孩子丧失努力的动力。

临床上干预青少年心理障碍时,往往需要家长的参与。营造更友好的家庭氛围,才有助于青少年改变。

贾福军举例,比如网络成瘾的孩子,如果家庭关系不好,他就会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难以理解,可能就会更激发矛盾、加剧孩子心理问题。

“实际上孩子有自己的难处。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在学校被霸凌、孤立等,他就不愿意去学校了,通过打游戏来摆脱空虚。”贾福军说,如果处在良好亲子关系里,孩子遇到问题会主动沟通,家长就会帮助孩子解决,形成良性互动。

谢永标建议,家长应去探索孩子的天赋是什么,身体和心理的条件和局限性是什么,在这个情况下,要如何与环境做匹配,才能过好这一生,“要多元看待个体的发展,尊重理解不同的选择,才有助于快乐成长、生活”。

注意甄别症状,科学就医

7月8日,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实际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贾福军说,专委会的成立有助于更广泛调动专业人员,包括联动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等各部门,也便于集中资源加强培训,让更多人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能力,更好服务青少年及其家庭。

作为家长,该如何甄别孩子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对此贾福军表示,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有许多种,如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以近期大家关注的抑郁症为例,最常见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和兴趣缺失。

“情绪波动很正常,但一定要注意识别是病态的还是非病态的。”贾福军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人际交往不感兴趣,自卑、自我评价过低,持续睡眠困难、学习困难时,需要保持关注,可以选择前往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干预,辨别是不是抑郁症。而一旦孩子出现厌世想法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贾福军建议科学就医,首发、轻度的抑郁症可以不吃药,在社会上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经过心理辅导即可治疗,中、重度抑郁症则需要在医院接受药物干预治疗

谢永标介绍,专委会的成立将能够为干预广东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撑。该委员会里有一半左右的成员是医院里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另一半则来自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这样的设计将加强不同平台心理医生的交流。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发现严重患者,也会及时转诊至医院治疗,由专委会成员共同商讨应对”。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张蓝溪 吴玉洁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