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未来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
这两天,全网都被一位硕士生的毕业发言感动了。
她不但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
但你无法想象的是,她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而在进入播音行业之前,她的职业是“盲人按摩师”。
她的名字叫董丽娜,从盲人按摩师到主持人,她是如何突破命运的束缚走到这一步的?
01
董丽娜于1984出生于辽宁大连一个农民家庭。
出生时她患有先天弱视,10岁时她失去了全部的视力,彻底失明。
失明后,父母把董丽娜送到大连盲聋学校学习。
热爱学习的她,每周都会去图书馆借书。砖头厚的盲文书籍,被董丽娜带去教室、带回宿舍,一字一句地读。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选择了去盲人技校学习按摩专业。
董丽娜在盲人技校听到老师说过最多的话是:
“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因为这是以后你们唯一的出路。”
董丽娜为此感到困惑:
“如果有人告诉你们说,你们所有人只能做同一件事情,去过同样一种人生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就要看到结局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告诉她答案。
02
在盲人按摩店工作期间,董丽娜没有停止学习,她一边读书一边寻找继续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收音机成了她最好的伙伴。
董丽娜喜欢手捧收音机,模仿广播电台主持人播音,时间一长,竟模仿得惟妙惟肖。
“隔着喇叭,人们只能听到播音主持的甜美声音,完全不会被主持人的形象所干扰,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一晃三年过去了,董丽娜的心中深深种下了一个播音梦。
2006年3月,北京有一家公益机构免费为视障人士提供播音培训机会。
董丽娜连忙拨通了机构的联系电话,争取到了学习机会。
于是,22岁的董丽娜独自坐上了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来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培训中心开始了播音的学习。
在播音练习中,视力健全者可以对着镜子校口型,她却只能通过耳听和触摸进行学习。
这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但董丽娜一点都不怕麻烦。
每天除了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半年后,她以97.8分的高分获得了播音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03
2010年,董丽娜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首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
她是一万多名选手中,唯一一个视觉障碍者。
董丽娜朗诵的篇目是《永生的和平鸽》,讲述的是一个牺牲的中国士兵与鸽子的故事。
她的声音温暖治愈,感染力十足,就连组委会老师、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听了,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最终,董丽娜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
董丽娜想继续读书深造,组委会老师们推荐她到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读播音主持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表示可以接收董丽娜就读,但必须通过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入学考试。
2011年1月,董丽娜通过网络报名入学考试,却因“无法提供盲人考卷”遭到了拒绝。
董丽娜无法认同这个结果,她决定去争取权利。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她多次往返于教育局、自考办。之后,随着各大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人支持董丽娜。
最终,她胜利了。
2012年1月8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采用人工朗读试题和读屏软件等方式举行了专场考试。董丽娜顺利通过了本科入学考试,进入中传继续教育学院。
2015年年初,董丽娜成为央广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节目《丽娜品读时间》的主持人,独自挑起了一档节目。
04
学无止境,她并没有止步于此。
2020年5月,董丽娜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研究生。
转眼间,到了毕业的季节。
她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啃下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每天要坐在电脑前10多个小时。
这几天,董丽娜的毕业演讲在网上流传开来,无数人都被她的发言感动了。
她情真意切地说:
“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有社会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
命运虽然给了董丽娜一双看不见光明的眼睛,但她却用声音寻找到了光明。
面对命运的无情打击,董丽娜是顽强的。
她的顽强,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作者】知否大叔、北京青年报
【主播】安思仪
【录制】黄泽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