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时务报》刊发了由张坤德翻译的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这是中国最早引入的侦探小说。神探福尔摩斯形象就在广大中国侦探小说读者心目中被慢慢树立起来了:智慧勇敢、目光如炬、无案不破。
但你可曾设想过,这般英明神武的福尔摩斯,在办案过程中连续栽跟头,侦查案件失败的情形?
名侦探来华破案,却被他人反唇相讥,怼得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甚至被人捆成粽子。在习惯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套路的今天,这种剧情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在晚清时期,关于福尔摩斯的一系列改写和恶搞之作,则是另一条侦探小说史的发展线索。
这类关于福尔摩斯的恶搞之作都有哪些?
名侦探在中国办案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关于福尔摩斯的恶搞小说为什么会在民间盛行开来?只是出于猎奇心理恶搞吗?还是别有他意?
南方周末最新推出28集音频课——《名侦探的诞生:解读百年中国侦探小说》,走进民国侦探小说史,认识中外侦探小说黄金一代,拆解推理故事常见套路。
课程已在南方周末App上架
南周年会员
▼扫描下图可免费领取▼
连栽跟头的名侦探
陈冷血的《歇洛克来游上海第一案》是最早的“恶搞”福尔摩斯系列开山之作,在这个系列里,福尔摩斯探案的核心技能,通过观察他人身上的细节展开推理,却成为了破案的阻力。
比如在小说中,福尔摩斯通过仔细观察来访“华客”的牙齿颜色,面容状态等特征,判断出其“吸鸦片”“好骨牌”“近女色”,却被“华客”反唇相讥,认为这些不过是他们的“寻常事,亦何用汝探”。
而在包天笑“接力”创作的《歇洛克初到上海第二案》中,福尔摩斯通过对留日学生的观察,发现,其鞋底磨损、“袖多蜡泪”,推理出该青年是因为一心救国、四处奔走、彻夜工作,才沦落至此,而事实情况是,这名青年身上的诸多细节不过是其经常奔走于张园花天酒地或与友人“雀战”麻将通宵的结果。
这类小说都是抓住了福尔摩斯善于观察的特点来展开写作,最后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导致了探案的失败,但其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怪状,以此来讽刺当时已经成为常态的鸦片成瘾、赌博现象。
这类福尔摩斯小说创作接龙还有哪些?
这些恶搞系列里还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来《名侦探的诞生》找答案吧南方周末最新推出28集音频课——《名侦探的诞生:解读百年中国侦探小说》,走进民国侦探小说史,认识中外侦探小说黄金一代,拆解推理故事常见套路。
南方周末年会员
▼点击下图可免费领取▼
福尔摩斯的“大失败”
提起清末民初的“恶搞”福尔摩斯小说,就不得不提到题为《福尔摩斯大失败》的“滑稽小说”系列作品。
在这个系列里,福尔摩斯更是在各个案件中出尽洋相,比如被对手捆成了一个“大粽子”,只得大叫求饶,甚至沦落至掏粪坑、吃巴豆的悲惨下场。这些小说在发表时即标明了“滑稽小说”而非侦探小说。
但你或许没有想到,这组以“逗笑”和“挖苦”为主要写作方式的“大失败”系列小说,是由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所创作。
刘半农其实是民国初年“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小说进入中国最重要的推手之一,甚至开展了许多福尔摩斯丛书的翻译工作,甚至在他为译书撰写的《跋》文中,他还热情讴歌了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创作。
而且我们能在大失败系列中,看得出刘半农对“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原作非常熟悉,剧情中充满了根据小说原著衍生出来的细节,可以称得上是原作系列文本的再创作。
为何作为资深粉丝的刘半农为何要以“逗笑”和“挖苦”的方式来改写福尔摩斯小说?
刘半农的“大失败”系列里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探讨的情节?
来《名侦探的诞生》找答案吧南方周末最新推出28集音频课——《名侦探的诞生:解读百年中国侦探小说》,走进民国侦探小说史,认识中外侦探小说黄金一代,拆解推理故事常见套路。
南方周末年会员
▼点击下图可免费领取▼
“戏仿”福尔摩斯并非独创
“恶搞”福尔摩斯这一类小说看似无厘头,但却是许多滑稽侦探和喜剧推理创作的起源,比如我们熟知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这类“中国式侦探喜剧”的源头之所在,就可以追溯到“恶搞”福尔摩斯小说这里,其中因为不同文化冲突造成的笑点就和小说中福尔摩斯破案却遭遇水土不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类同人作品在“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风靡西方之际就早已出现,最出名的当属“侠盗亚森·罗苹”系列,而在这个系列小说中,亚森·罗苹经常通过各种手段捉弄福尔摩斯,甚至把助手华生也骗得团团转。
而在捉弄的背后,你是否有注意到,在这背后有着某种国家关系与“民族感情”的投射?作家周瘦鹃很早就敏锐地指出了亚森·罗苹与福尔摩斯各自背后微妙的民族身份,在恶搞之后,隐藏的可能是更为复杂的问题。
还有哪些滑稽侦探小说起源于此?
在这些“恶搞”小说背后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
来《名侦探的诞生》找答案吧南方周末最新推出28集音频课——《名侦探的诞生:解读百年中国侦探小说》,走进民国侦探小说史,认识中外侦探小说黄金一代,拆解推理故事常见套路。
南方周末年会员
▼点击下图可免费领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