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腾讯百亿“罚单”释放了什么信号?

289财经热点
+订阅

7月7日晚,蚂蚁、腾讯合计被罚上百亿的罚单,成为热点。当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宣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与完成整改一同公布的还有巨额罚单。其中,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被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腾讯被央行罚没近30亿元

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国金融监管和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一罚款同时意味着,平台金融整治结束,平台金融常态化监管体系确立。

如何看百亿“罚单”?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完成整改,后续监管将何去何从?南方+记者多方采访,透过蚂蚁、腾讯被罚看背后释放的金融监管信号。

一问

蚂蚁、腾讯所犯何事?

反账户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两家平台企业共收到百亿罚单,数额不小。所犯何事?

根据监管部门公告,蚂蚁集团累计被罚金额超71.23亿元,处罚主要围绕着投资者保护、代销业务(代销保险、代销理财、代销基金、代销互联网存款)、支付三大板块展开

其中,央行处罚信息显示,支付宝因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7项违法行为,合计被罚没超30亿元。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因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被罚1.75亿元。

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蚂蚁集团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被罚没合计超37.62亿元。

另据证监会处罚决定书,对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处以7368万元罚款。

腾讯同样收到了监管罚单。因涉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11项违法行为,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66亿元,罚款24.2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主管部门特别强调,此次受罚是针对“过往年度”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此次处罚体现了“过罚当罚”的原则,随着整改工作的推进,两家机构合规改善,业务运行稳健有序。

除了蚂蚁集团和腾讯,金融管理部门近期也对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和财付通公司等实施了行政处罚。“这体现了监管的一致性,对所有的机构一视同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二问

如何看待这一处罚力度?

金额较大系和业务规模相关

此次两大平台企业因罚单数额受到市场关注,如何看待这一处罚力度?

王蓬博认为,数额较大,主要因为这两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并非监管“重罚”

王蓬博指出,金融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两家平台企业进行处罚,金额高主要因为业务广泛、规模较大

以蚂蚁集团为例,支付宝拥有超过10亿的年活跃用户和8000万合作商户,在中国占据了55.4%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余额宝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着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花呗和借呗是中国最大的消费信贷平台,累计服务了超过5亿用户。根据此前递交的IPO招股书,蚂蚁集团2019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超千亿,2020年前九月的净利润就超200亿。

三问

蚂蚁完成了哪些整改?

此“蚂蚁”已非彼“蚂蚁”

在此次公告中,监管部门也正式宣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

根据3年前的约谈要求,蚂蚁集团整改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信息垄断、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同期,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也被同步约谈,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进入集中整改期。

在业内看来,过去三年,蚂蚁集团三次被约谈、暂缓上市,经历了一场彻底“改头换脸”的整改,此蚂蚁已非彼蚂蚁。

根据公开信息,整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隔离。首先,在业务层面,蚂蚁通过业务和架构上外科手术式的切割,隔离并处置风险。

第一层隔离是内部业务上,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部分也要以合规为前提。2020年9月,蚂蚁集团筹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的申请获银保监会批复;2021年6月,蚂蚁消金正式成立,成为银保监会批准的国内第29家消金公司。蚂蚁消金成立后,承接了“花呗”和“借呗”这两个原本由小贷公司承接的业务,该调整最大意义在于两款产品有了明确的监管主体——银保监会,监管更加透明。随后,蚂蚁还在2021年12月关闭了互助平台——相互宝;2022年4月,蚂蚁集团又和网商银行进行了隔离。

其次,在公司架构上,阿里巴巴和蚂蚁在集团层面开始切割。去年7月,阿里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等人也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阿里与蚂蚁的内部直接转岗渠道已取消,人员流动要走正常的离职程序;此外,阿里巴巴宣布与蚂蚁集团的数据共享协议正式终止。

除了集团内部以及和阿里体系的切割外,另一项重大变更在于新增了独立董事。2022年6月,蚂蚁集团新增了杨小蕾、史美伦两名独立董事,股东代表董事从3位减少到2位。

进入2023年,蚂蚁集团公司架构变动迎来高潮。今年1月7日,蚂蚁集团发布公告,对董事会和股东进行一系列调整。调整后,马云的投票权从53%降至6%,不再拥有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蚂蚁集团也不再有实控人;与此同时,集团将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

一图回顾↓↓↓

在业内看来,整改前,蚂蚁集团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明显,未来整改完成后,也意味着蚂蚁集团“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金融接受监管,科技创新发展。

蚂蚁之外,另外13家平台企业也纷纷推进自查整改:一些支付机构已向其他支付公司开放应用场景,实现线下支付条码与商业银行等互联互通;个人征信业务进一步规范,征信业务必须通过持牌征信机构经营;一些平台企业组建独立的金融业务管理部门,改进关联交易管理;叫停第三方平台存款业务,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工作成效逐渐显现

四问

蚂蚁集团业务发展何去何从?

申设金控公司、征信等业务牌照进度可能加快

“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是此次公告释放出来的最关键的信息之一。”在王蓬博看来,这意味着对于蚂蚁集团来说,随着集中整改结束,可预期性提高,不可预期性降低,未来如何开展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规范

从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对蚂蚁集团意味着什么?“进入常态化监管之后,蚂蚁集团申请征信公司的牌照,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的牌照,进程可能会加快。”董希淼表示,随着集中整顿结束,蚂蚁集团整体业务将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是主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整改的要求之一。整改前,通过持股、收购,蚂蚁集团囊括了多个金融牌照,如网商银行持有银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蚂蚁基金销售公司持有基金牌照;众安保险、国泰产险、信美人寿相互保险、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蚂蚁保保险代理则持有保险方面的牌照;支付宝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借呗和花呗持有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牌照。此外,2019年蚂蚁集团还获得了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可参与个人投资者基金投顾业务服务试点。

“蚂蚁持有多张金融牌照,而金融公司的监管目前由人民银行转向了金融监管总局,总局对蚂蚁这种特殊的金控公司如何进行监管?目前还不清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称,但可以预见,蚂蚁集团已实质具备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情形,此时靴子落地,可以预见随着集中整顿结束,相关牌照的审批申请速度或将加快步伐。

五问

蚂蚁集团将重启上市?

预计2—3年内上市可能性较小

蚂蚁集团罚单落地,持股蚂蚁33%的阿里巴巴股价应声上扬。同时,伴随着蚂蚁集团集中整改结束,其是否会重启上市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采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均认为,此时谈及蚂蚁集团重启上市仍尚早。

王蓬博认为,整改完成后的蚂蚁集团,按照新的监管要求,重新确定业务方向,需要时间去验证业务模式。另外,今年初,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马云不再是实际控制人, 根据目前A股上市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实控人在IPO前三年内不得有变更,科创板要求为两年,港股对此要求期限为一年。因此短期内,蚂蚁集团重启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董希淼也认为,不论是被罚款,还是实控人变更,都在客观上限制了蚂蚁集团上市的进程。“至少2—3年内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六问

监管对平台企业持什么态度?

平台金融常态化监管体系确立

作为平台经济的代表,蚂蚁整改结束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罚款其实就明确告诉市场,平台金融整治结束,平台金融常态化监管体系确立。尹振涛表示。

王蓬博认为,此次处罚落地,对于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规范了市场秩序,未来金融科技将在更加合规的框架下,平衡好合规和创新,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本次公告中,金融主管部门也表示,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初步形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与监管制度框架,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那么通过对蚂蚁、腾讯等平台企业的整顿监管,释放了平台监管哪些方向?董希淼认为释放了三个信号。

一是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开展的相同或类似业务进行的标准统一或相对统一的监管,注重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活动,而不是金融机构本身,实现对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

二是强调一致性监管平台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只要从事一样的业务,就接受一样的监管,防止监管套利,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合理。

三是既要加强监管,也要推动创新。蚂蚁集团、腾讯等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确实在过去的野蛮生长中存在诸多问题,但也需要看到其更贴近市场和用户,创新活力相对比较强,在推动普惠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金融主管部门在公告中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同类业务适用同等监管规则,实现公平监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七问

对支付宝用户是否有影响?

没影响

有关蚂蚁、腾讯的处罚公告发布后,不少网友发出疑问,此次处罚对支付宝用户是否有影响?

此次公示中提及的是关闭“相互宝”,而非“支付宝”。可以明确,此次处罚不会导致支付业务许可证被吊销,支付宝用户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采写】南方+记者 陈颖 钟烜新

【统筹】李卓

【制图】李嘉楹

最新消息

完成整改!蚂蚁启动股权回购,创始团队和核心高管不参与>>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曹柏英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