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韶关公共资源交易进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会上,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再丰通报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进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实现“提速降费增效”方面的具体情况。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近年来,韶关市经过不断深化各领域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改革,于2022年6月28日全面实现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公共资源交易持续“提速降费增效”。
一步一脚印,走进全流程电子化时代
“韶关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发布会上,李再丰强调,韶关作为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电子化交易全国标杆城市,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2010年完成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项目电子化试点;2017年全面启用市县一体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系统;2021年5月,实现产权招标和产权拍卖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同时,韶关作为全省首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城市,在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进场交易申请、招标文件备案、投标开标评标等十二个交易环节全流程在线办理、全流程无纸化。
通过全面使用广东省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韶关市实现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均通过该系统开展实施,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并在省内率先与潮州市和中山市开展了三地远程异地评标。
电子化改革,实现“提速降费增效”
“按2022年约7500家次投标人计算,可为投标人节省投标文件制作、保管、运输等费用至少4000万元。”李再丰在发布会上介绍,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改革,企业投标成本大幅降低。同时,韶关市在全省率先上线投标保证保险在线投保服务,投标人缴纳保证金时可通过在线办理保证保险或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2022年全年共释放投标人现金占用10.69亿元,显著降低企业参与投标的资金占用成本。
韶关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产权交易等方面均实现交易项目“零纸质”,招标人、投标人实现“零见面、零跑腿”,招标代理机构“最多跑一次”,招标公告发布操作时间从过去平均一小时减少到十分钟完成,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据介绍,公共资源项目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模式,行政监督部门可通过远程线上对项目进行全程实时监督,且投标人报名名单等敏感信息实现全加密、交易全程留痕、可溯源,有效减少人为干预招投标、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有效解决了交易项目传统见证模式效率低、取证难、见证内容受限等痛点和难点问题。
下一步,韶关市将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工作,进一步开发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各项功能,提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档案管理、评标专家智能管理等功能。积极探索开发合同履约管理、合同款项支付等新的功能模块;探索推进与各行政监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对接;持续推进与各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活动,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运作;持续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粤公平”“粤商通”等平台对接,不断提升平台公共支撑能力,赋能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撰文】曹伟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