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某网站出现数百条淄博烧烤店铺转让的信息、淄博小饼的订单量逐渐减少……
近日,舆论场关于“淄博烧烤‘凉’了”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大家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淄博烧烤真的“凉”了吗?这个问题当被理性看待、审慎回答。
据某短视频平台统计,“淄博烧烤”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在4月底达到1105.79万的峰值,此后总体呈下跌趋势,6月份的最后一周更是普遍低于10万。从这个意义上,淄博烧烤热度确实在“降温”。
但与其说淄博烧烤“凉”了,不如说淄博烧烤恢复了常态。正如一名烧烤店老板表示:“不应该说是热度没了,而是回归了正常。当时那些不是专业做烧烤的人想蹭流量赚钱,现在市场回归常态,经营不下去也很正常。”
回想淄博烧烤知名度大涨期间,引万千食客“进淄赶烤”、争相“打卡”,更有不少商家入局烧烤。企查查数据显示,从3月1日至6月18日,淄博市新增烧烤相关企业暴涨694家。这其中,思忖良久想开店者有之,闻流量而动者更是有之。待注意力退潮后,一些匆匆“上马”的烧烤店铺,就成了裸泳者。
流量就像是一阵风,匆匆来、匆匆去,从大起到大落,这中间或许仅有几周,或许长达数月,但最终均导向平静发展的轨道,淄博烧烤就是如此。这也应了当地宣传部门所给出的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流量自有其转瞬即逝的特性,那些认为淄博烧烤能长久爆红的论调,显然忽视了网红经济的独特属性。
而经过“流量大潮”的冲洗,那些有熟客基础与名气加持的店铺,依然能“长红”下去,且热度不输被流量“砸”中后的“爆红”。正因此,唱衰论调不可取。
有了正确的共识之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暂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进而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是一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又是一策。或许,我们可以为网红经济谋划更多好的出路,这才是舆论纷争之后所该奔赴的方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