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志愿服务队为梅州这群特殊儿童送上了美育浸润课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音为有爱,舞动青春”志愿服务队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来到梅州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调研活动中,该团队走进梅州市五华县葵富村,感受乡村变化,为乡村振兴助力。而在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教活动中,该志愿服务团队的义教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特殊群体制定了一系列的美育浸润课程,并与学生们共度一段难忘的时光。

志愿者们以心肺复苏课程作为义教活动的第一课,向同学们传授急救知识。课堂采用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志愿者们模拟了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引导听障和视障儿童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学习如何正确采取急救措施,将心肺复苏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提高了他们的急救医疗本领。

在音乐教学中,志愿者团队为视障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如唱红歌、讲述红色党史故事等音乐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为他们埋下了强国的种子。而在中西方乐器的鉴赏课中,志愿者们将琵琶、小钟琴、非洲鼓和电子钢琴引入课堂,以多样化的乐器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编织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在舞蹈教学中,志愿者们注重鼓励特殊学生展现真实的情感表达。志愿者们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表达中,通过让学生们学习和传承维吾尔族铃鼓舞和客家阙扇舞等舞蹈中的民族精神,引导他们在运用舞蹈技巧表演作品的同时,调动自身内在的共情力和觉知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针对听障学生,志愿者们开展了红色折纸手工、植物拓染等有趣的课程。志愿者们以五星红旗为主题,并结合手工折纸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志愿者通过《红岩》和革命先烈事迹,向孩子们阐述了五星红旗的涵义,并引导他们分享身边的红色革命故事。接下来,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折纸成爱心的形状,再将这些爱心拼贴成国旗。孩子们自由创作,从童稚的视角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而植物拓染课程中,志愿者们则带领学生一起采摘植物叶子,并将其拓印在帆布袋上,将美术与自然紧密结合,使孩子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志愿者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为此,志愿者们举办了多种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们能通过才艺表演提升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在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志愿者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力求以知识启发学生的智慧。通过此次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不仅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谈天淩 胡佳慧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