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第二届“服博会”成功举办后,近日汕头又一次成为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焦点。7月3日,汕头国际纺织城举行开工仪式,来自柯桥、义乌、盐步、长乐、中山、普宁、广州等国内多个产业集群企业、市场代表共450人汇集于此,纷纷抢先组队入驻汕头国际纺织城。
纺织服装是汕头首个规上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是汕头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进制造业当家的重要举措。2021年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目标打造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极大的发展信心。
近两年,在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汕头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销两旺,同时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培育出强劲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汕头新落地纺织服装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近320亿元。2023年1-5月,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791家,增长5.5%,规上工业产值534亿元,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8.7%。
如今从上游的锦纶原料,到中游的织造、染整,再到下游生产销售与全球贴身衣物电商供应链,有汕头国际纺织城与多个补链项目的加持,汕头纺织服装将拥有一条更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产销体系,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优势更加显著的强大竞争力。
▎“四大工程”壮大产业勃发声势
备受纺织服装行业关注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正酣。放眼望去,26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已拔地而起,工人们在飞溅的焊花里认真作业、抢抓进度。这是先行建设的都市智慧产业园项目,首期厂房预计10月底建成交付使用。
汕头国际纺织城总规划用地面积50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5亿元,包含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园区、粤东(全球)物流分拨中心、高层酒店及办公楼、产业人才公寓等,打造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展销、智慧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和产业链枢纽。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全国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产品最优、专业市场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乃至成为全球纺织品生产+销售“主战场”。
目前,汕头国际纺织城采取分批供地分批建设模式,首期动工建设2000亩,计划投资122亿元。该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国内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大家充分看好汕头纺织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市场的辐射影响力,踊跃签订认购入驻意向。据悉,智能化纺织工业园首批厂房面积三天之内预订率超95%,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首批布料市场店面预订率超50%,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开工仪式上,就有来自福建长乐、广州中大(轻纺城)、义乌、柯桥、佛山盐布等的产业集群纷纷组队入驻。
“这两年,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在全行业引起了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指出,纺织行业是我国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五个行业之一。汕头集聚了潮阳、潮南、澄海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全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建设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具有良好基础。
汕头是全国纺织服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健全、内衣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自2021年底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以来,汕头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全国范围开展“潮品中国行”系列巡展活动,谋划建设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园、国际会展中心、产业总部大厦“四大工程”,在全行业掀起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声势,受到全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
“伴随着政策扶持、市场扩大等多重叠加效应,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翁创杰表示,汕头国际纺织城的正式开工,意味着“四大工程”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走上了集群化、高端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很快将实现从“纺织服装大市”到“纺织服装强市”的蝶变。
▎“向上延链”进军原材料市场
疫情也没有阻挡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步伐,反而比之前展现出更为兴旺的业态,这是近两年来汕头纺织服装行业的写照。在汕头谋划建设“四大工程”的同时,各大龙头企业紧跟步伐纷纷增资扩产,上马补链强链新项目,掀起新一轮投资扩产热潮。
在汕头市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800多台经编机、纬编机正在高速运转。今年以来,淡季不淡、旺季饱和是圣达安的生产常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圣达安年产坯布4万吨以上,经编织物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今年服博会之后,我们接到了一些新的客户,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圣达安董事长廖坚伟说。
产销势头一片大好,廖坚伟也敏锐地发现,当前纺织产业链锦纶生产上游环节空缺。“锦纶是我们织布的原料,但是广东省锦纶年产量不足10万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从福建、浙江等地进口原料,增加了企业的运输、包装成本等。”他说。
找准了行业发展的痛点,圣达安大手笔一挥计划总投资20亿元,新建年产10万吨功能性锦纶高分子新材料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约78.07亩,今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18个月即可形成年产4万吨规模。到2026年,全部建成投产达到年产10万吨规模,生产具有抗菌防臭、抗静电、高吸湿、抗油污的功能性锦纶纺丝产品。
民营企业如此大手笔的投资,信心从何而来?“目前市场对锦纶的需求非常大,我们非常看好这方面的前景,项目的落地也将补充汕头纺织行业上游的链条。”廖坚伟说。
而政府在土地、用能、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要素的支持,更为圣达安的投资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的新项目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快速帮我们解决了用地难题,项目审批等手续都是以最快速度给我们办理。”廖坚伟说。
政府鼎力服务,企业铆足干劲。“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定机器!”廖坚伟告诉记者,目前新项目首期所需的200台设备已完成定制,厂房建设等也将同步进行,“争分夺秒,这都是为了让新项目最快完工投产。”
同样是投资扩产原材料项目的,还有位于谷饶镇的天浩锦纶项目。首期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加紧进场安装设备,为首期项目8月试投产作冲刺。该项目是由广东七彩飞霞针织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高分子新材料生产线,是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超3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厂房4栋、研发楼2栋,同时配套建设有发电机房、员工休息区等,目前设备安装已完成80%的进度。
广东七彩飞霞针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标表示,近两年来,汕头市、潮阳区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出产业扶持优化政策,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从上游的纱线原料,到织造染整,再到销售贸易,不断补齐产业短板,增强汕头纺织服装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力,这极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增资扩产的决心。
“公司今年被市政府列入‘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试点企业,目标3—5年内冲刺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张育标透露,该公司计划3—5年内再投资建设年产8—10万吨规模的锦纶生产厂区,配套建设数字化新型厂房和员工生活服务区,整合纺织产业链上的纱线生产、布料纺织、产品开发、成品织造、终端销售等内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形成全链条纺织生产园区。
“去年,汕头市生产锦纶材料的只有一家企业,产能仅1.7万吨。但今明两年将迎来新增4—5家生产企业、总产能达40万吨的爆发,这充分表明了纺织服装产业已经站在了大发展的新起点上。”在汕头国际纺织城开工仪式上,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表示,该市将落实好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在项目建设、税收奖励、融资贷款、要素保障上提供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扶持,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提挡升级。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做强附加值
在汕头,处于下游的成衣生产企业也正瞄准“微笑两端”(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发力。
依托内衣、家居服产业厚实家底,广大企业纷纷以“时尚设计、品牌孵化”推动创新发展,以“互联网+”推动电商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内衣服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产业链整体提质升级。
内衣服装作为贴心衣物,从最开始讲究舒适度、时尚度,到如今对功能性提出更多要求。在汕头多家工厂可以看到,这些小小内衣里面蕴含着的“黑科技”。
世泰服饰智造工厂就运用了一些新型纤维素赋能产品升级。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陈随儿拿起一件打底保暖衣,向大家展示其功能性。该保暖衣只有136克重,大概是两个鸡蛋的重量,却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起到“三秒即热”的效果。而且像这件T恤,利用纤维素的分子构造可以中和汗液,在炎热夏天可以迅速去除汗味、保持干爽。
如今在内衣行业里面,大家更注重用科技赋能产品,从而达到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世泰服饰公司联合了全球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生产设备供应商,共同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目前,该智能工厂拥有数据采集、高速分拣、智能包装分拣等七大系统,从面料选择到成衣包装,全流程纳入智能化管理。在制造链升级带动下,企业有效整合上游供应商资源,优化面辅料供给,实现产能大、时效短、快速反应、柔性供应。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对我们产能有很大提升,客户订单的交付期限也非常准确。”陈随儿介绍,从裁片到车缝再到查货,从质检到包装出货,都在同一链条上呈现,“一体式贯通的生产线,当裁片挂上去,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出成品。”
研发设计是纺织服装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在亨瑞织造公司展厅,贴合最新消费趋势的一件件家居服诠释了市场流行新风尚。今年,该企业全力打造定位抗菌的家居服蕉壳品牌,产品获市场广泛好评。每年,该企业都将20%的利润用于产品研发,以创新成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该公司副总经理雷记友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新增投资建造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围绕“柔性供应链”核心,构建国际化研发、智能化生产、科技数码喷印、标准化检测的生产链,投产后年产值将达7300多万元。
而国内家居服上市“第一股”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在家居服市场建立起品牌黏性和头部效应的综合优势,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芬腾”品牌也在今年“6.18”大促中受益匪浅。
“‘芬腾’品牌其实已经位居天猫、唯品会、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家居服类别销售排行榜前列多年了。”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中心总监郭璇风告诉记者,洪兴之所以能在家居服行业取得领先地位,除了注重创新研发之外,还在于其注重渠道布局。通过实体、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等线上线下不同渠道,构建起完整的营销层级架构。
如何将线上线下营销平台进行融合,释放出更大的红利,是洪兴面临的新课题。郭璇风坦言,洪兴对电商的布局是走在前面的,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该公司也看到,家居服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将随着新型业态的发展不断更迭演化。
为了让“长板”更长,洪兴实业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内衣家居服供应链产业园,将建内衣家居服物流云仓、选品中心,打造智能生产线与电商直播基地。郭璇风说,通过这个供应链产业园,可以将公司的优势产品、特色资源进行汇集,将企业的供应链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一个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开工、投产,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升级。未来,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将依托“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以及产业链综合优势,有望打造成为全国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产品最优、专业市场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销体系,汕头纺织服装行业将快步迈进‘两千亿级’!”翁创杰说。
南方+记者 黄嘉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