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研究院的研究生被“抢光”,产教融合立功了

南方+ 记者

“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在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电广研院”)2020级学生正在拍摄毕业照,将硕士帽高高抛起。

西电广研院学生在拍毕业照。

西电广研院学生在拍毕业照。

2020年,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运行”发展思路,“双一流”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携手,共建广州研究院。日前《南方》杂志记者从校方了解到,2020级598名毕业生作为“黄埔一期”的学生,去向落实率已达100%。

翻开就业质量白皮书,记者看到不少学生签约航空航天企业,签约华为、比亚迪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学生占比49.4%,6.5%深造读博。

这家研究院的毕业生为什么这么抢手?

西电广研院党委副书记刘涛解析,“立足湾区、产教融合”是关键,研究院将科研成果从学校的“书架”搬到企业“货架”,在校企融合发展中,推动科教融合育人。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2020级机械工程方向研究生韩岭早早拿到了心仪的offer,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而他在生产一线的科研实践经历,从两年前就开始了。

韩岭是学校首批产教融合培养的研究生之一,2021年7月通过校企联合创新中心,进入深圳长城开发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科研实践。他至今犹记初到企业一线处处新奇,这家公司是全球三大硬盘厂商的核心供应商,企业导师带他们参观了车间生产线,也阐明产线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深科技是一家科技企业,但研磨环节采用的还是传统人工上下料的方式,效率不高。”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张大兴副教授在实验室。

张大兴副教授在实验室。

韩岭的学校导师张大兴副教授带着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团队揭榜挂帅,启动了对研磨工序生产的自动化改造项目,研发一套定制机器人解决方案。

韩岭在项目中被安排了一个关键任务,负责机械臂的运动控制以及人机交互软件设计。这跟在课堂和实验室的设计很不一样,在生产线上遇到定位不准、信号交互错乱的情形。

张大兴指导学生,从控制程序的逻辑问题和硬件系统外部找问题,通过代码优化和硬件的反复调试来解决问题。经过一线的解题破题,团队研发出来的系统实现产品厚度在线全检,效率比原来提高超过100倍。

“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巨大差别,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从设想到产出形成了一个闭环。”韩岭的科研实践,成为他走向工作、深耕技术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张大兴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过去高校都说是象牙塔,教师和学生基于兴趣和专长开展科技研发,但不一定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匹配。现在产教融合模式打破了彼此的壁垒,不仅帮企业解决难题,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更契合社会所需。”

创新机制,服务湾区

“产教融合”是一个怎样的机制?

“我们做过调研,地方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敏锐捕捉市场新需求、预判发展前景,但缺乏研发新产品的人才和技术。西电的科研攻关能力,可以满足企业需求。”西电广研院党委书记刘丰雷介绍,作为产学研融合实体,研究院基于信息等学科优势,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机制改革,畅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路径。

具体来说,广研院采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完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探索构建“学业导师+企业导师+人工智能导师”互补并举的“三师”体系;创新实施0.5年(课程学习)+0.5年(专业实践)+1.5年(科研训练)+0.5年(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的培养模式。

“西电广研院老师陈睿团队在雷达以及雷视融合方面,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但缺少市场转化能力。我们发展智慧交通,在这方面的研究存在技术短板。”广州市丰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俊说,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决定共建智慧交通研究中心,攻坚相关技术。

丰海科技不仅与西电广研院签订了2000万元的合作框架协议,还选派企业总工程师常驻研究院实验室,企业软硬件工程师、测试人员等会根据项目要求,定期到研究院交流,这也使学校团队成员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意识。

西电广研院举办学生教育教学暨产教融合科研实践动员会。

西电广研院举办学生教育教学暨产教融合科研实践动员会。

为了鼓励创新研发,西电广研院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转化按约分配、拓宽职称评审路径,将80%的成果转化所得,直接给取得成果的团队支配,大力激励教师们揭榜挂帅。

打通技术供给循环

大动态超高速特征成像系统、自动驾驶危险运动检测、快速无辐射平板式扩散光学乳腺成像系统……走进位于西电广研院的展厅,还可以看到许多鲜活的融合成果,打通技术供给循环。

日前,西电广研院-埃特曼半导体共建“氮化镓半导体研究中心”正式签约。

日前,西电广研院-埃特曼半导体共建“氮化镓半导体研究中心”正式签约。

西电广研院执行院长王从思教授介绍,广研院自落地以来,广东省市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建成了3个省级平台,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密码及网络安全研究院、琶洲实验室(黄埔)等重大科研机构,同时给湾区带来了近两千名学生、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建立了7大研究中心、联合企业组建了17个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下一步研究院将合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链条,促成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生金,探索校企共融发展新路径。

当下,这家研究院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林若川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卓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