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份,南沙青蟹陆续开始上市,一只只肥美的青蟹由塘头走向餐桌,在吃蟹的黄金季节让食客大饱口福。
7月5日,南沙青蟹品牌中心开业,同日,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也正式成立,这是南沙区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里程碑大事,意味着南沙青蟹产业有了根据地和组织。
从2020年起,为鼓励南沙青蟹产业发展,南沙区从提高青蟹品质和产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竞争力等方法着手,重点打造南沙青蟹区域公用品牌。
随着“南沙青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南沙青蟹也被越来越多消费者“种草”,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古火到今的“网红蟹”
珠江入海口内伶仃洋地处广州市最南端,属于咸淡水交汇处。该地区底层以沙质为主,加上温暖、湿润,夏长冬短的气候特点,成为了青蟹的理想养殖场,造就了南沙青蟹“壳薄、肉多、味美”的特质。
南沙青蟹分为奄仔蟹、膏蟹、黄油蟹和肉蟹。奄仔蟹是尚未发育成熟“未交配的雌蟹”,膏蟹是完成交配蟹膏发育成熟后的雌蟹,黄油蟹是无法变成膏蟹的成年雌蟹,肉蟹则一般指公蟹。其中,黄油蟹最是声名在外,有着“蟹中茅台”的美誉。
自古以来,青蟹都是广东食客餐桌上一道绕不开的美食。
“正月吃重壳,二月有靓水,三月里来吃奄仔,四月黑奄仔,五月青蟹都靓仔,六月有得六月黄,七月八月吃油蟹,九月十月大闸蟹,十一十二月吃膏蟹。”好吃的广东食客早已为青蟹不同时期的肥美(吃的重点)作下定义,也是对青蟹毫不吝啬的赞美。
清蒸、盐焗或炒,无论是嗜其味,取其膏,还是啖其肉,南沙青蟹都可以满足不同的口感。
苏轼有诗《丁公默送蝤蛑》云:“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文人骚客之间,送“蝤蛑”为礼,以蟹添味,饮酒赋诗。足见古人对青蟹的喜爱。
对青蟹的喜爱,也一直由古代延续至今。
每年,进入南沙青蟹大量上市的旺季,在万顷沙海鲜市场,都会吸引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和游客前来品尝购买,每天都有数吨南沙青蟹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不少成了高端酒楼的精选食材。
“黄油蟹旺季的时候,一天最高收成可达四五千只,很快就被高端餐饮店抢购一空,每只可以卖到数百元到上千元一只不等。”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炳才说。
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品质提升之路
尽管南沙青蟹一直都是上等的美食,但是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却限制了青蟹的产业发展
2021年之前,南沙青蟹沿用原生态、超低密度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大多采用蟹、虾、鱼生态混养。尽管好水出好蟹,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养殖设备不完善,青蟹成活率较低,加上养殖户以单打独斗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公众对南沙青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
“每年都是客户上门来收购,一般就以塘头价卖掉了。”根据其他媒体的报道,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南沙青蟹溢价能力较弱,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定价主导权。
为进一步打造南沙青蟹品牌,提高蟹农收益,近年来,南沙区将青蟹产业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积极开展南沙青蟹“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助力产业增效、蟹农增收。
为突破南沙青蟹蟹苗供应主要依靠野生捕捞,数量、品种不稳定的发展瓶颈,南沙积极引进科研力量,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及研究所开展产学研研究,探索开发南沙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在提升养殖品质上,南沙建立《南沙青蟹养殖技术规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广规模化标准养殖。由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统一品牌管理制度,从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规范对南沙青蟹产业发展进行标准化制定。目前南沙青蟹亩产量近年稳步提升,优质产区亩产可达150—300斤。
多措并举下,南沙青蟹塘头收购价显著提高,价格约增长了一倍。南沙青蟹养殖亩均增收约5000元,养殖户年均收入达近20万元,真正实现了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南沙全区青蟹养殖面积约1.3万亩,年产量约3900吨,产值达10亿元。
打造品牌,剑指更广阔的市场
品质提升的同时,南沙也在积极打造南沙青蟹的品牌。
从2020年起,南沙先后制定了统一的南沙青蟹标识(宣传标语、品牌商标、塑造品牌形象等),构建了南沙青蟹品牌标准,完善品牌管理机制。
本次南沙青蟹品牌中心的开业和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的成立正是南沙青蟹品牌打造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为适应南沙青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南沙青蟹品牌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汇聚了南沙区主要的青蟹养殖、流通企业,是南沙青蟹集散地和消费体验中心。该中心的开业,标志着南沙青蟹一二三产融合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同时,由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区益农渔资专业合作社、广州金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发起的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也正式挂牌成立,涵盖南沙从事青蟹种苗培育、养殖、流通销售、餐饮经营、科研、服务管理等多家单位。
通过品牌打造,南沙青蟹的牌子也越来越响。去年1月,南沙青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去年5月,又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短短两年多时间,南沙青蟹经历了从籍籍无名到明星产品的华丽蝶变,品牌化的力量功不可没。
打造品牌,剑指的是更广阔的市场。
6月3日,养殖基地位于南沙的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在福州开设了新的分店,这是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第四个分店。
“福州分店可以覆盖广东至上海之间的空白区域,更好地服务福州庞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和辐射相邻的城市。”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江喜允介绍道。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已经在深圳、上海、北京开设分店,此次的第四分店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大型城市综合体的仓山万达广场,是福州市又一个商业、办公及娱乐中心。
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品牌负责人董承伟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南沙就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开展南沙青蟹品牌建设工作,如今“南沙青蟹”已经“墙内开花墙外香”,销往全国各地,尤其在北京、上海、香港、江浙等地最受欢迎。今年南沙青蟹还销往了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南方+记者 任燚
通讯员 伍洁丽 肖晓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