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潭布镇在社会基层治理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民情地图工作机制,以绘制全息民情地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目标,有效构建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收集乡村民生信息构建全息民情地图,为乡村治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一是对全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全镇所有村(社区)居住人口信息进行排查收集,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以自然村为网格单位,按照数据表单要求收集自然村基础数据信息,包括户主、姓名、联系方式、居住地点等,全镇党员干部为“民情地图”基础数据提供调查、获取、更新、录入等支撑服务。
二是结合航拍图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利用无人机开展精细化航拍,采集全镇14个村(社区)和209个自然村的航拍图像,并对每个自然村内房屋进行全覆盖标号,对应清晰罗列户主、成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突出标注党员户、重点人员户等信息,绘制形成全镇14张村(社区)大网格民情地图、209张具体的自然村小网格民情地图。
自构建全息民情地图后,潭布镇全面掌握辖区内人员住户信息,并对数据持续充实细化到各部门各线条,镇、村党员干部可以快速搜索重点人群党籍、农业种养、就业情况等党建、农业农村、民政和城建等各部门线口数据,针对性开展基层政务服务。
制定民情地图工作方案压实责任职责,为乡村治理提供网格化运行机制
潭布镇认真制定民情地图工作方案,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抓好民情地图顶层设计。全体镇班子成员对各村(社区)党支部实施“一对一”挂点联系督导,全镇党员干部为民情地图后台数据提供调查、获取、更新、录入等支撑服务。
村(社区)党支部对责任网格工作负总责,组织协调网格员落实信息采集、巡查走访、事件上报、协调处置、情况反馈等具体工作任务。各网格员结合日常工作定期入户走访群众,收集政务服务需求、困难问题、意见建议等信息,记录到《网格信息台账》中,定期跟踪处理,有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有效把问题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自民情地图工作机制实施以来,潭布镇全面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有效做到网格划分到位、职责要到位、队伍要到位,每个区域均有相应的党员网格员负责管理,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以民情地图为抓手提供精细化服务,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民情地图+基层党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农村工作,基层党组织便是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实施民情地图,构建形成了网格化的工作机制,民情地图中用党徽清晰标注党员户的居住位置,实现党员志愿者直接联系群众、群众第一时间找到党组织,以此开展了众多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行动,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民情地图+“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和民情地图+“邻里先锋”,优化基层政务服务。民情地图可以作为贯彻落实“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和“邻里先锋”等工作机制的有力抓手。通过制定《网格信息台账》,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走访,将网格内收集到的生育登记、残疾人登记、兵役登记、就业困难登记等便民事务需求和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收录到《网格信息台账》中,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事项的具体责任人,主动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提供便民服务和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全力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百米”。
三是民情地图+流动党员+乡贤人才。通过与民情地图结合,每个流动党员均有对应的党员网格员负责对口联络,能够让流动党员迅速找到党组织,参与组织生活,推动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同时,通过在民情地图数据库建立乡贤人才库,摸清乡贤人才分布情况,积极发展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乡贤人才反哺家乡发展,助力党建领引乡村振兴。
四是民情地图+社会综治。通过将民情地图与社会综治工作相结合,村(社区)党员干部可以通过民情地图对社会综治相关信息实现宏观信息溯源,在镇、村乡村主要道路卡口,学校、幼儿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群众公共活动场地安装视频监控并联接到镇村综治中心,更细致化地搜寻重要信息,进一步为精障人员和吸毒人员管控、寻走失老人和孩童、震慑犯罪等社会综治工作赋能,全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下来,潭布镇将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继续深化完善民情地图工作机制,结合“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和“邻里先锋”等工作部署,办好各类民生“微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通过在网格工作中不断实践,及时总结共享应用民情地图取得的工作经验,结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推动民情地图不断延伸探索应用领域,从1.0版本向2.0、3.0版本等不断升级,实现智能化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