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避坑指南】宝宝“牛奶蛋白过敏”?请勿擅自判断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订阅

“湿疹反反复复,是对牛奶过敏吗?”

“宝宝总吐奶,是因为牛奶过敏吗?”

“宝宝长期咳喘,是牛奶过敏吗?”

“宝宝长得慢,要不要换水解奶粉,是不是更好吸收?”

“过敏原检测提示牛奶过敏,可是平时没症状,需要暂停奶粉么?”

……

一些宝宝喝完奶就有点不对劲,爸妈不免怀疑“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常表现为皮肤、胃肠道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但是过度诊断又会影响孩子们的营养摄入。

那么当宝宝出现什么样的表现,需要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如何诊断?怎么治疗?会持续终身吗?会继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吗?今天就随儿科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含有酪蛋白和多种乳清蛋白,它们容易被出错的免疫系统视为有害物质进行免疫攻击,释放免疫介质,从而出现导致各种过敏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有什么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各异:

胃肠道:呕吐、腹泻、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便血、吐奶、肠绞痛。

皮肤:湿疹样表现、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非感染性的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

严重过敏症状:生长障碍、贫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休克。

大多数儿童在6月龄前出现症状,很少在12月龄后发病。

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多发糜烂、小溃疡。(图片来自网络)

牛奶蛋白过敏引起湿疹(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诊断牛奶蛋白过敏

主要依靠病史!包括:症状出现年龄,进食牛奶后症状出现时间、症状是否均与进食牛奶有关、停食牛奶后症状是否有改善。

家长连续2周内的饮食日记(记录食物种类及进食后有无不良反应)可提供更为可靠的病史资料。

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是诊断的金标准!回避牛奶2-4周,症状消失,而再次接触牛奶以后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可予确诊。

关于过敏原检测

牛奶蛋白过敏分IgE介导、非IgE介导、混合型。

对于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急性荨麻疹、喉头水肿、突发呕吐、腹痛、过敏性休克),进行过敏原检测有助于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指标,需要与明确的食物过敏病史进行分析判断。

宝宝过敏原IgE检测阳性,但平日进食牛奶后无症状,那不必过分担心,考虑为临床致敏状态,仍可正常进食牛奶。

过敏原检测阴性,但回避牛奶以后所有症状消失,而再次接触牛奶以后过敏症状再次出现,仍需考虑牛奶蛋白过敏。

此外,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也提示过敏可能,但不推荐仅以此作为指导回避食物的依据。

怎么治疗牛奶蛋白过敏

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治疗,分为以下情况:

人乳喂养儿:

继续人乳喂养,母亲回避牛奶及奶制品至少2周。如母亲回避牛奶及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出现,母亲在哺乳期内均应进行饮食回避。在断离人乳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母亲在回避饮食期间注意补充钙剂。严重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母亲饮食回避无效时,可考虑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

配方奶喂养儿:

≤2岁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并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2岁宝宝由于食物来源丰富,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可进行无奶饮食。

牛奶蛋白回避通常需持续3-6个月,在决定是否恢复常规饮食前,应再进行评估,包括过敏原、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对重症患儿,再评估过敏原sIgE仍处于较高水平时,建议不再进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继续饮食回避。

可以喝部分水解配方、大豆蛋白配方、羊奶粉、驼奶粉吗?

不推荐。

部分水解配方含有导致过敏的蛋白质和大分子多肽成分,不适合用于初始治疗。

羊奶、驼奶均含酪蛋白,进食仍可能出现过敏。

大豆蛋白配方与牛奶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选用,但经济确有困难且无大豆蛋白过敏的>6月龄患儿可尝试选用。

如何添加辅食?

及时添加:4-6月起可添加辅食,降低相关食物过敏的发生。过早(<4个月)或过晚(>6个月)均增加过敏风险。6-8月龄不随意转奶,以辅食添加为先。

逐样添加:

先从不易过敏的食物开始,未经证实的高敏食物应遵循辅食添加的顺序。先添加高铁米粉、蔬菜,逐步过度到肉类、鸡蛋、海产品。注意观察添加每种辅食后宝宝的过敏症状是否再次出现。

特殊时期:

当宝宝处于严重过敏状态的时候,比如大便含血丝、严重呕吐、返流、拒食等,需暂缓添加新的辅食,等症状缓解稳定后再添加。

牛奶蛋白过敏会持续终身吗?

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缓解。非IgE介导的反应(如粘液血丝便)往往比IgE介导的反应(如荨麻疹)更快缓解。在医生建议尝试之前,请尽量严格回避所有牛奶和奶制品至少6个月时间。之后建议每6-12月评估1次,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儿童,可能需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水平,以确定重新引入牛奶的安全性和最佳时机。

牛奶蛋白过敏儿童随年龄增长是否会出现其他过敏性疾病?

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通常出现在生命早期阶段,随后可能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会随年龄增长相继出现,也可以同时存在。

牛奶蛋白过敏不要擅自判断!

牛奶蛋白过敏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解读过敏检测报告,有时还需要在医生监督下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才能做出食物过敏的诊断。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怀疑宝宝有牛奶蛋白过敏,请及时咨询儿科医生,给予合理的判断和建议,避免误判过敏而掩盖真实问题,也避免漏诊过敏而让孩子持续遭罪。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3):183-186.

2.陈同辛,洪莉,王华等.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4):241-250.

3.周薇,赵京,车会莲等.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8):572-583.

【专科介绍】

我院儿科消化专科集消化专科门诊、消化专科病房于一体,专科已开展项目有食物过敏源检测、肠道病原检测、24小时食管PH检测、碳13尿素呼气试验、小儿电子无痛胃镜、结肠镜检查等。我院新城院区设有内镜中心,有技术成熟的专业团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以来已完成3000余例,最小受检者为胎龄27周+2天、1.05公斤。目前可完成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镜下止血、息肉摘除术、钛夹放置术等。

【团队介绍】

罗威耀

儿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共体分会儿科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华南协作组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微创学组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9年,在儿童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何昀

儿科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儿科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会儿童生长发育分会委员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共体分会儿科健康发展分会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8年。擅长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及胃肠镜操作。

伍咏瑶

儿科主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8年,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来源:儿科 廖旺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