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爱莲湖碧波荡漾,红石青砖的古建筑参差错落,草木青翠,目光所及尽的常平镇桥梓村内,一片和谐美景。
作为市一级基层党建“双标工程”示范点,桥梓村以党建引领乡村蝶变,产业蓬勃行为,村容村貌焕发新颜,优美乡村环境与文明乡风相得益彰,成为东莞市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东莞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头雁”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当前,东莞市正在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引领,以此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举全市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东莞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迭代升级
大岭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东江纵队的重要策源地,也是全市历史悠久的荔枝主产区,目前,全镇荔枝年均产值超5000万元。
6月13日,在2023东莞荔枝文化节启动仪式上,大岭山镇获评东莞荔枝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杨屋村大红糯荣获东莞荔枝名树(群)。这一荣誉让让大岭山镇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了更强动力。
荔枝产业的大放光芒,是大岭山发展特色农业的成果缩影。发展好农村,对于推动大岭山镇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岭山镇大岭村是中组部确定的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村之一。近年来,大岭村弘扬东纵精神,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实现了从欠发达村到示范村的蝶变。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清溪镇高度重视莞香产业振兴工作,各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踏实肯干、担当作为,扎扎实实推进莞香文化和莞香产业的发展,莞香产业被列为东莞科技创新支持项目、广东省星火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今年5月19日,“清溪镇莞香文化森林生态园项目更是”上榜2023“中国旅游日”东莞十大文旅招商项目,成为东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如今,曾经荒山莞香树变成了金凤凰。二十余年的时间,清溪莞香就从默默无闻的山野间飘香国内外成为“香饽饽”。截至目前,清溪莞香种植面积已扩充到3000亩,种植莞香树达100万棵,先后推出了莞香茶、莞香花茶、莞香酒、莞香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申请7项莞香发明专利,注册“莞香”八大类别商标,园区结香存量约50000公斤,每年采香约4000公斤。
逢六月果熟时,厚街荔枝专业合作社都会举办一场荔枝节。厚街宣供图
厚街则获评国家级荔枝特色产业示范镇。厚街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厚街镇大迳荔枝产业发展的代表和缩影。
自2012年以来,每逢六月果熟时,合作社都会举办一场“大迳荔枝节”,多措并举宣传大迳荔枝,并与京东、顺丰等知名电商合作,助力果农推动荔枝的销售以增加经济收入,现在,合作社年平均产值约1000万元。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时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肩负好身上的责任,保护好和传承好本土荔枝文化,带动更多社区果农科学培育好荔枝,提高荔枝的产量和质量,一起增收致富,助力社区荔枝产业的发展。” 厚街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会员、党员农户代表李林添说。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2022年,东莞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2508.9亿元,同比增长8.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2%,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136元,同比增长4.5%,绝对值居全省第一。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赋能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党建是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推动产业链固链补链延链的“主心骨”。近年来,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思路,东莞全面加强全产业链上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同频共振,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素有“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美誉的大岭山镇,是东莞市家具产业集群核心区,拥有家具企业390余家,规上企业84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形成完备的家具产业链条。近年来,大岭山镇聚焦产业链,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家具行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踏上了动能焕新的新征程。
大岭山镇推动家具行业转型升级,图为A家家居自动化生产线。
在这座科创制造强市,大岭山镇正以敢闯新路的改革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之心,加快培育形成1个10亿元、10个亿元、100个千万级优势企业集群梯队,为东莞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大岭山镇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致力打响‘源头好家具,大岭山造’的区域形象品牌。”大岭山家具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以家具产业链党建为核心,以产业链为载体,把党建工作向产业链上下延伸,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链上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无独有偶,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镇的长安镇,该镇大力构建“一社区一品牌,一领域多特色”党建格局。其中,作为步步高系诞生地的乌沙社区正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打造“智汇乌沙”党建品牌,乌沙党委充分发挥OPPO、vivo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以党建链连接起智能手机产业链,通过项目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等,让党建工作特色更加鲜明、电子信息产业更加兴旺、社区整体经济更加繁荣。
应“链”而动,打通服务“快通道”。快递行业相关产业链,是东莞市新业态产业链的重要类别之一。目前东莞快递从业人员约6万人,共有党员(含流动党员)299人。东莞市出台《东莞市快递行业党建工作指引》,着重以链主企业试点作为突破,实现了产业链上党组织的有形对接,有效覆盖。
快递行业产业链的“党建链”为东莞产品外运提供了助力,每年东莞荔枝销售旺季来临之时,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党委均会迅速行动,合理调配仓储物流资源,帮助东莞荔枝农户提供优质快递服务并协助拓展销路。
顺“链”而为,探索发展“新模式”。2012年起,东莞在科创产业集聚的园区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松山湖为试点建设全市首个精准服务园区企业的“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并逐步成为全国标杆。同时东莞还印发《东莞市科创园区党组织与企业“双孵化”工作指引》,推动科创园区党组织和企业发展“双孵化”,每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党组织覆盖率均提升10%,有效助力科创链上企业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起来”
东莞作为“直筒子市”,特殊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行政架构,导致东莞面临着复杂的基层治理难题。东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强起来。
为此,东莞着力把通过持续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东莞街道深入推进“双报到”、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深入一线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环境整治等重难点工作,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其中,火炼树社区党委成立城市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驻点团队对社区339户代表进行入户走访征集村民意见,为村民做好拆赔方案的解释沟通工作。
当前,东城街道正持续抓好“十百千万”党员强基赋能计划,通过开展“十名模范树榜样”、“百名书记上讲台”、“千堂党课送基层”和“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四大系列活动,不断增强街道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奋力推动东城在东莞“双万”新征程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东城街道启动“十百千万”党员强基赋能计划。东城宣供图
2020年起,东莞探索开展了住宅小区、产业链、创新链党组织覆盖工作。以此为基础,东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东莞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工委”工作机制,推动市镇党员到基层“双报到”,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和“中间力量”。
“期待已久的项目终于开工了!”6月12日,东莞市公常路改造工程动工仪式在黄江镇大冚村举行,当地村民希望能够为村里带来新发展机遇。
公常路作为东莞干线路网规划中的纵向交通干线,是连接常平镇、黄江镇与深圳公明街道的交通要道,是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双科学城”的重要纽带。升级改造后将促进沿线城市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东莞市公常路改造工程。李鄂 摄
在此项工作中,黄江将相关征收工作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战场”,在促进党员干部执行力跃升的同时,为破解重点工作难题凝聚“硬核”攻坚力量。
近年来,黄江通过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立应立行”党建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加快推动基层党建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优势。
黄江镇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抓、亲自抓、深入抓,通过头雁领衔攻坚克难,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提升末端执行力。如该镇宝山社区鸡啼岗,通过“拆迁现场设支部+领导班子直接包任务”的模式,仅用3个月基本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黄江3个站点地块的征收工作,该临时党支部还获得搬迁群众23面锦旗表扬。
【文字】南方+记者 何明强
【图片】黄政正
二维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