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家吹凉风,让我们家吹你空调主机的热风?”
“装空调的位置又不是他家的地,凭啥叫我搬?”
“那咱一起去邻居家坐坐,换位体验,看对方投诉有无道理。”
仅仅10分钟,在邻居阳台上“尝”到自家空调主机的威力后,一场因空调“吹出”的旷日持久的邻里矛盾,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副庭长柯颖法官的“沉浸式”调解下,被告同意移机,纠纷得以化解。
“案件无大小,件件连民心。”柯颖说,法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唯有以公心化解矛盾纠纷,以“真心、用心、暖心”服务群众,才无愧于胸前的天平和手中的法槌。
1
“沉浸式”调解化解邻里纠纷
南粤初夏,酷热难当。
家住南城一小区的钟女士却因为邻居安装的空调外机对着自家阳台和客厅,产生的声音和热气严重干扰了一家人正常生活。
为此,钟女士及物业公司先后与邻居张先生就空调外机移机事宜进行了沟通与协商均无果,最后闹到了法庭。
“我装的地方又不是你家的,装的时候物业公司的人也在,空调也不是我安的,是专业安装公司安的,关我什么事?”针对“指控”,张先生罗列理由进行反驳。
钟女士听了更恼火:“你这样搞得我们全家都睡不安,整得快神经衰弱了。律师我们也问了,就是你们不对,要拆!”
双方针尖对麦芒,火药味十足。实际上,柯颖已经到过钟女士家里探查,心里有了数:张先生家涉案的是一台大功率空调,外机一开启,噪音、热气直接“扑向”钟女士家里。
柯颖向张先生阐述法理:“根据民法典‘相邻关系’条款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妨碍相邻方的利益。”
“我们家BB刚出生,那么热的天不可能断了空调,我们的利益谁来维护?”张先生依旧底气十足。
“既然都说服不了对方,那一起到钟女士家里实际感受一下。”
“开机,坐这里。”柯颖邀请张先生坐下,10分钟后,张先生承认确实热风扑面令人难受,于是转变了之前的态度。最终,张先生答复同意移机,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柯法官办案认真细致,还很有办法,我们两家都佩服她!”对于当事人的夸赞,柯颖却想得更远。
基层法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针对频发的物业纠纷,柯颖经领导同意后开始探索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2020年8月,在柯颖的推动下,南城法庭联合东莞市南城街道房管所、宏图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东莞首个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以宏图社区物业诉调对接工作室为例,成立后,该小区进入南城法庭的纠纷大幅下降,于是南城法庭相继在宏远社区、鸿福社区、新城社区成立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完成了南城街道4个新型社区的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平台搭建。2022年,该4个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受理案件1230件,成功调撤980件,成功调撤率近八成。
2
心系百姓促和谐,为民解忧赢赞誉
“期盼已久的房产证,终于拿到手了,我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真是太感谢法院了!”2020年,南城东园小区业主代表来到南城法庭,送上写着“公正严明,维护法律”的致谢锦旗。
原来,2007年,200多名业主先后购买了东园大厦的商品房,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存在经济纠纷,建设单位未将办理权属登记的相关资料报产权登记机关备案,二百多名业主在购房后一直无法办理产权证,在穷尽维权方式之后,其中的108名业主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设计企业及勘查单位告到法院。
一本不动产证牵涉到办理户籍、就近入学、贷款融资等民生大事,且该案跨度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一边是群众的“难”,一边是问题的“难”,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柯颖办案团队接过这宗“硬骨头”案,开始走访调查。
柯颖了解到,房产证“难产”,在于开发商跑路没人统筹,导致最核心的竣工验收资料缺失,而缺失的原因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几家单位不愿盖章。
顺着这条线,柯颖分别找到上述几家单位,了解一下为什么他们不盖章,这几家单位表示怕担责任,不愿盖章,除非有人愿意背书,他们也可以盖章。
柯颖表示,实际上房子业主们已经住了那么久,保质期、保修期都已过,几家单位的责任期限已经过去,现在即使是有问题的话,也是开发商的问题。至于几家单位之间的款项没有结清的问题,应该依法去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能够据此为理由拒绝在验收材料上面盖章。
按照法院的解决思路,经过南城法庭和南城街道的“府院联动”,经过长达100多天的沟通协调,多达10多次的联席会议讨论,终于促成东园大厦二百多名业主顺利解决长达十三年办证无望的难题,体现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守护百姓切身利益”的决心和态度。
3
把人心捂暖,把工作做通
柯颖常说,再小的案子、再小的纠纷,她都会认真对待,用心处理,努力用心、用法律的温度熨平社会“褶皱”。
在审理一宗离婚案件时,柯颖敏锐地发现原、被告双方的争吵使得3岁大的可可惶恐不安。
“他们经常吵架……”在柯颖前往女方租住处了解情况时,可可那稚嫩的声音带着一丝胆怯,蜷缩在屋子一角的瘦小身影显得弱小无助。
“看到可可无辜的神情,一下子想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小的孩子,需要家庭的呵护……”作为一名母亲,柯颖倍感心痛。
为了尽可能减少父母的纠纷对可可造成的心理伤害,在征求原被告同意后,柯颖将可可暂时带回自己家里照顾。
由于双方感情破裂无法挽回,柯颖判决双方离婚,可可归女方抚养,房产也归女方,女方补偿相应价款给男方。双方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同时,双方也承诺,以后不再在可可面前争吵,避免对可可造成心灵伤害。判决生效后,柯颖才将可可送回她妈妈身边。
“家事纠纷案件往往不是简单的你输我赢,也不是黑白分明的谁对谁错。”要处理好这些纠纷,最重要的就是从情感入手,将法理与人情融入审判之中。“只有把人心捂暖了,才能把工作做通。”柯颖说。
4
来自东莞的16个未接来电
作为南城法庭主管立案服务中心的副庭长,柯颖团队在庭长的支持下全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绿色立案通道,畅通线上线下立案渠道,为当事人提供多维度的诉讼服务,将司法为民理念践行到实际工作中。比如,针对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在大厅窗口配置老花镜、大字体诉状模板,以及急救箱等便民设施,对老年人“看不懂”“弄不明”的问题,工作人员则进行耐心细致的答疑释惑和精准精细的诉讼服务指导,多措并举护航“银发诉讼”。
“非不得已不要进入诉讼程序,尽量促成纠纷双方调解。”柯颖说,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多元调解方式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坚持“调解优先 能调则调”的方式方法,将许多民事纠纷化解于萌芽,让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在一宗房屋产权纠纷中,夫妻双方感情彻底破裂,还引发两个家族的矛盾。女方小箐(化名)选择了“躲”。为了了解小箐真实想法,柯颖和书记员多次拨打小箐电话,小箐开始不信任法官,认为是帮男方来做她工作的。柯颖转而做女方代理律师工作,最终在第17次拨打,小箐终于接了电话。
“法院既要维护原告的权利,也要维护你的权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找你,也是在想方设法维护你的权利。”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一次次深入了解,柯颖找到案件调解的可能性,持续性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并创新性在双方主张之外提出调解方案,最终成功调解。
小箐手机上来自南城法庭的16个未接来电的故事,诠释了柯颖作为一名法官结合案件实际,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事情,努力促成调解,最大限度地追求案结事了,化解双方的积怨。
柯颖说,判决并非最终目的,也要考虑判后执行难度,更重要的是定纷止争。这几个案例仅仅是柯颖14年法官生涯办理的6200多宗案件的缩影。透过简单几个案例,却让我们看到了柯颖在司法工作中,坚持在“法理情”交融的纷繁中定纷止争、在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中恪守为民初心、在真心实意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