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轰鸣、生产线全面运转,“产业第一”奏鸣曲在珠海的5.0产业新空间内响起。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格创·芯谷一期(A区),长园泽晖一期项目已在此全面试产,目前接到了大量订单,预计今年底产值达到2.5亿元。
与此同时,珠海西区也传来捷报:上市公司中京电子与格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其入驻格创·智富5.0产业新空间并实现增资扩产,相关项目全部满产后,预计可为珠海贡献产值约10亿元/年。
而在珠海主城区西北门户的三溪科创城,格创·三溪5.0产业新空间正快马加鞭建设中。曾经配套设施陈旧、产业类型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的旧村和厂房,如今蜕变为“三生融合”的产城融合现代园区,成为珠海“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的典例。
今年,珠海全面打响“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开工、投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也折射出珠海与日俱增的产业吸引力。
数据显示,1-5月,珠海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增长66.1%,位居珠三角第一。
5.0产业新空间拔地而起、立柱项目相继落地,背后,一家具备实业基因的珠海龙头国企——格力集团的身影格外瞩目。
从2017年起超前谋划格创·三溪项目、打造多个新型产业载体和综合配套项目,到2022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布局多个5.0产业新空间、目前已有近170万平方米实现交付,格力集团以超前的眼光、迅速的行动,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为产业立柱项目和重点招商企业提供形态丰富的产品和全生命周期运作模式,以勇当尖兵的姿态,助力珠海冲刺万亿工业俱乐部。
由格力集团投资打造的格创·芯谷一期(A区)全面交付并实现入驻企业投产。
为企业“量体裁衣”
百亿级立柱项目加速落地
建厂房,最重要的是主体结构。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集群就是“家”的“四梁八柱”。
当前,珠海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发力。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珠海提出,要全力抢抓新型储能产业“新风口”,力争三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瞄准这一赛道,格力集团紧扣“4+3”产业体系布局,围绕光储充新能源领域关键环节,成功推动广东鸿钧异质结、埃克森新能源、科恒新能源等立柱项目以及新纶新材、中京新能源、高能时代等细分领军企业落地珠海,服务新能源产业链补链强链。
产业立柱项目落地,离不开空间的支撑。过去,珠海与很多大项目擦肩而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连片工业用地。
去年以来,珠海大规模启动建设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5.0产业新空间。从东部的香洲、高新,到西部的金湾、斗门,格力集团投资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载体项目共14个,总计容面积达328万平方米,实现市内区域全覆盖。
“在产业招商上,格力集团结合各区产业发展特点及政策,通过资源调配,可以更灵活地满足企业的落地需求。”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位于西部片区的金湾、斗门,可发挥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企业。格力集团在此加大定制化厂房的推进力度,重点满足重大项目落地。
5月16日,珠海又一产业立柱项目——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落地金湾。该项目规划用地500亩,达产后年工业总产值约144亿元,目前已启动定制化厂房建设。
“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格力集团体现的高效率和专业性,以及高协同的服务意识,让我们感受到了十足的诚意。”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尤军说。
从市场大环境来看,国资入市已进入“大爆发”时代,各地对优质项目的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这对招商团队的整体方法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负责人介绍,格力集团招商团队运用差异化优势,如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投引结合”形成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突破原有单一的政策招商,迅速打开招商新局面。
去年7月落户珠海的科恒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项目,便是格力集团“投引结合”引进的优质项目之一。
科恒股份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双驱动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总裁办主任关斯明介绍,格力集团与科恒股份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不仅限于建设定制化的5.0产业空间,格力集团还为科恒股份提供了供应链资金,帮助科恒股份降低融资成本、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5月25日,由格力集团投资打造的格创·云谷南区实现全面封顶。
以商引商,也是打造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招。仲夏时节,珠江口两岸掀起新型储能产业“掘金热”,珠海也不甘示弱,加速竞逐储能产业新赛道。
“储能与珠海已有的产业结构相契合,这类项目也比较愿意来珠海。”格力金投副总经理周小路介绍,格力集团一直紧盯新型储能领域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环节,如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等,招引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像在电芯领域,埃克森新能源落地后,也会携带其上下游的一些企业落户珠海。”周小路说。以商引商、链式招商,格力集团正构建珠海新型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循环流通。
为创新“厚植沃土”
快速承载科技型中小企业
向存量要增量,是寸土寸金的主城区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溪科创城是珠海主城区香洲唯一可开发的成规模连片用地。2017年,格力集团在三溪科创城首开区超前谋划总投资约84亿元、总建面超100万平方米的格创·三溪5.0产业新空间以及产业配套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约500家优质企业。
背靠凤凰山水,结合自然生态资源以及苏曼殊故居、简氏宗祠等人文资源,格创·三溪项目率先形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示范模式,打造主城区“工业上楼”成功案例的同时,也为其他5.0产业新空间规划提供了灵感。
截至今年6月,格创·三溪在谈产业项目逾64个,目前已签约项目共37个。预计达产后产值超55亿元,税收超3.5亿元。
格力集团位于香洲区的格创·三溪5.0产业新空间。
产业森林的形成,离不开龙头项目的支撑与引领,更离不开中小型企业的分工协作。
对于珠海东部片区而言,虽然空间资源紧张,但可以发挥其基础设施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以标准化厂房引进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教授团队、研发团队等高端人才。
3月30日,伴随着桩机轰鸣声,珠海12英寸晶圆级TSV立体集成项目用地成功摘牌后,在位于珠海高新区的项目用地现场随即举行开工仪式,实现从拿地到动工的“无缝衔接”。
在珠海高新区,格力集团重点围绕半导体及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华芯半导体、TSV立体集成项目,同时围绕长园集团这一链主企业,引进了长园深瑞、长园医疗、长园泽晖等多个关联项目。
长园泽晖位于格创·芯谷1栋首层的厂房已全面试产。
6月25日,由格力集团和珠海高新区投资打造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格创·芯谷A区全面竣备交付,约20.4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即将迎来首批投产企业。
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格创·芯谷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副总裁刘镇表示,在落户过程中,园区设立了专项服务小组,手把手指导公司办理工商税务、消防报批等手续,协助公司推进厂房施工,坚定了企业在珠海发展的信心。
此外,格力集团还创新了零地招商模式,盘活已有资产,如推进长园项目落地格创·园谷(原佳能园区)、达闼项目落地新技术厂房等,有效解决了产业资源闲置问题,焕发产业生机。
为产业“赋能添翼”
靶向服务“产业森林”欣欣向荣
6月5日,一辆装载电子产品的集装箱货柜车成功驶入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标志着珠海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作。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高栏港综保区地处金湾区西南端,于今年2月顺利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的联合验收,将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维修和跨境电商等业态。
作为园区内的首开项目,由格力集团打造的粤港澳综保物流产业园备受瞩目。该项目为珠海首个位于综合保税区内,且完全围绕园区政策特色打造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也是综保区内面积最大、建设速度最快、配套最齐全、规划最丰富的现代物流产业园。
项目建设的背后,凝聚着格力集团的初心与担当。
考虑项目落户在综保区内的特殊性,建设团队赶赴上海、宁波、广州等地的综保区学习成熟经验,并结合高栏港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及产业定位进行规划设计,力争打造一个区别于其他5.0产业新空间项目、完全服务于综保区的特色园区。
据了解,为区别于常规5.0产业新空间,该项目具有定位准、设计全、标准高、适配强四大特色。
园区厂房的层高、荷载、柱距等指标远高出常规标准厂房,且配置了层高达12米的高标仓和高标冷库;首层和二层做到了“立体交通衔接”,货车可直达二层,为园区企业极大节省了货运成本和时间成本;各建筑屋面均安装有光伏系统,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降低耗能……
项目动工伊始,格力集团便同步开展招商运营工作。目前,该项目已与5家企业签订正式租赁合同,拟落户重点企业包括华润化学、亚联糖业、香港深华世纪、香港天驰集团、中国外运、中联拉美等。
格力集团围绕综保区政策特色打造的5.0产业新空间——粤港澳综保物流产业园。
覆盖全市的5.0产业新空间拔地而起,园区的服务运营“软支撑”也在跟上。
格力集团已搭建由“四大空间+三大平台+N项优服”组成的格创荟运营服务体系,旨在搭建以园区为载体,以入园企业健康稳定长足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生态共同体,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多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园区企业资金需求,格力集团在今年还组建了总规模达15亿元的格创新空间产业基金、格创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以及关键配套企业在园区快速落地。
硬件加软件,格力集团项目招引跑出“加速度”。
据悉,截至今年6月,格创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企业87家,签约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并成功实现“两个80%”,即:落户企业中,被投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占比为80%、外地企业占比80%。这批企业达产后,预计将为珠海新增产值约440亿元、税收约30亿元,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撰文】蒋欣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