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中医消暑大法」可以助你防暑降温!

广东职业病防治
+订阅

你知道在多少摄氏度下

人体容易中暑吗?

37℃?38℃?

都不是!

环境温度35℃、湿度60%

就是中暑的临界点

然而当广东夏天的

户外温度为37℃时

地表温度可能高达70℃!

在如此酷热的劳动环境下

你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

中医消暑大法

马路热到可以煎鸡蛋?

中医提醒:当心暑热之邪!

中医学认为,人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暑热之邪极易乘机侵入机体,伤及气阴而发病。

暑热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如刺热、痱子、中暑)和慢性热致疾病(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缺水性热衰竭等)。

高温作业如防护不当可引发中暑,俗称“发痧”。发痧的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面色苍白、烦躁、胸闷、气急,严重者突然晕倒、昏不知人、牙关紧闭、心率加快、全身无汗或大汗淋漓,以及四肢抽搐等。

「吃好喝好睡好」

防暑降温很有效

苦味

食物多吃

中医认为,“苦入心”,夏季心火旺盛,适量摄入苦味食物降心火。

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热茶

要多喝

高温作业,喝什么最解渴?中医认为,唯热茶莫属。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

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但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

睡眠

要充足

高温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药食

两用益健康

扁赤豆汤:扁豆15克,淮山药20克,木棉花25克,赤小豆20克,薏米25克,荷叶半张,灯心二扎,水煎,以豆熟为度。此汤可清热祛暑,是夏季家庭中服用的解暑饮料。

扁荷粥: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张,大米50克。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三碗水煮白扁豆,水沸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粘软,放入冰糖和洗净的鲜荷叶煮20分钟即成,可清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预防中暑均有良好作用。

懒得做饭煲汤

还有刮痧、按摩、针刺疗法

刮痧疗法

刮百会、大椎、关元、神阙、曲泽、内关、劳宫、委中、涌泉诸穴,各刮50至80下。刮痧前,迅速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采取降温措施,刮后好转不明显时应送医院诊治。

按摩疗法

拇指指端按揉天柱穴。按揉合谷、大椎、曲池、人中诸穴各3-5min。如突然晕倒、神志不清或神昏严重,应先掐人中穴,待神志清醒后再按揉其他穴位。

针刺疗法

中暑晕倒的病人用针刺急救也很方便。常用的穴位是人中穴和合谷穴。针刺后病人很快就可以醒来,后续再用药物治疗。

放血疗法

使用无菌三棱针或缝衣针急刺肘关节静脉放血,注意不要穿通血管。放出的血先是黑紫色的,待血色变红时就可以把血止住,病人也会感到舒服(放血疗法建议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药物治疗

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用于暑热入心包、高热痉厥、神昏谵语。有选择性地推广应用。

参麦 (生脉) 注射液: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暑伤气阴见身热多汗、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者。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适应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

清暑益气丸:具有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等。

统筹:杨敏

内容:职业健康监护所 邓小峰

审核:杨爱初

美编:虞心阳、关耳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