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7月1日是党的生日,律师吴绮琪有一项特别任务:到江门恩平市禁毒教育基地开讲一场“讲阅禁毒 与法同行”阅读沙龙,让学生们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用服务社会的方式为党庆生,是最有意义的。”吴绮琪说。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在恩平,共建无毒家园是所有人的共识。
“共种禁毒树,共创无毒城”宣传活动。
近年来,恩平统筹安全和发展,在省、江门市禁毒委的正确指导下,以防为主、以治为基,锚定“无毒恩平”社会治理目标,通过压实“一个主体责任”,落实“两大基础保障”,打造“三大特色品牌”,着力构建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禁毒委(办)统筹、镇(街)村(居)主战、成员单位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禁毒工作模式,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推动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向更高水平发展,争创禁毒示范城市标杆。
群众满意是衡量禁毒成效的根本标准。自2022年启动创建“无毒恩平”三年行动以来,恩平全市新增吸毒人员实现零增长,人民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满意度达98.9%、对禁毒知识知晓率达96.8%,“平安恩平”底色愈亮,“幸福恩平”成色愈足。
顶格推进
构建“全层级”责任机制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顶格创建“无毒恩平”,不仅是重要信号,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抓手。
去年4月,恩平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创建“无毒恩平”工作领导小组。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禁毒工作,坚持把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压实“一个主体责任”,深化“三级书记抓禁毒”工作机制,促进禁毒工作同政绩、责任、效能全面挂钩,形成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合力。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恩平连续出台指导性文件:《关于成立恩平市创建“无毒恩平”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恩平市创建“无毒恩平”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恩平市“无毒小单元”创建标准》等,并将创建“无毒恩平”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完善督导考评机制。
经费与队伍“两大基础保障”,是推进毒品治理的有力支撑。一方面,省禁毒委下拨专项经费支持,恩平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纳入市财政年度经费预算项目。另一方面,恩平市专设禁毒大楼成立指挥部,分设综合协调组、基础工作组、督导问责组、宣传教育组、执法打击组。
“四级网格化”联动响应将创建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具体来看,对于市禁毒工作指挥部,恩平落实市禁毒办机构编制;11个镇(街)建成统一外观标识和建设标准的一体化办公场所,统一命名“邑康家园”;175个村(居)/社区设立禁毒工作室,配备专职禁毒工作人员;1874个村(居)民小组均配备兼职网格员,形成“市—镇(街)—村(居)—村(居)民小组”“四级网格化”联动响应工作机制。
“恩平禁毒”,一起打call!
在东成镇文化广场附近,有一座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这就是东成镇“邑康家园”。工作人员吴晓瑜介绍,该中心定期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走访、帮教、心理疏导和戒毒状况评估,为他们回归社会提供帮助,目前服务范围覆盖全镇16个村(社区)。
恩平市东成镇“邑康家园”。
“一站呼叫、八方响应”。2022年以来,恩平通过发挥联动响应机制的协调作用,成功预警并解决失管、漏管风险问题10多个,完成在册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线上、线下联系走访率达100%。
矩阵宣传
构建“全社会”防毒体系
禁毒是一项系统工程。铲除毒品生存土壤,既要打击犯罪,也要抓教育。
前不久,一场超燃的广场舞大赛在恩平上演,来自各镇街19支广场舞队以“平安恩州 生命无毒”为题,将禁毒元素融入舞蹈表演,同台竞技,传递禁毒正能量。“既有趣味又有意义!”如今在恩平,花式玩法让禁毒宣传突破刻板印象,走进千家万户。
这几年,恩平从防重于治出发,主动探索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的宣传矩阵,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完善禁毒预防教育功能区建设,掀起“人人抵制毒品、人人参与禁毒”的全民禁毒新高潮。
禁毒宣传进集市。
走进恩平市禁毒教育基地,1000多平方米的场馆里,八大主题、十个展区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沉浸式科普体验。这是恩平着力打造全省县市级“人气最旺”的禁毒教育基地。打破传统运行模式,该基地坚持寄学于娱,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特点,配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举办各类系列活动。
比如,开展“普法启蒙”“红领巾无毒章”打卡有奖活动,吸引青少年前往学习打卡;举办“周末相约”“假期邀约”“研学实践”等系列“禁毒+”主题活动,让亲子互动乐翻天;打造禁毒文化长廊,为书画诗文爱好者提供挂展平台;还有“保姆式”托管服务,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宣传成效如何?一组数据便可窥见一二:自2021年以来,恩平市禁毒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5万人次,吸引邻市10多家兄弟单位前来参观交流,为阵地宣传提供可借鉴模式。其多元有趣、互动性强、体验性高的特色做法,让“拒绝毒品,从我做起”的小小种子在心中扎下根。
禁毒知识问答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禁毒意识,恩平创新预防宣传教育“N模式”。“阵地式”宣传方面,100多个教育园地辐射到各镇(街)、村(居)、学校、禁毒广场、宣传长廊、宣教室等,实现禁毒教育阵地全覆盖。
“参与式”宣传方面,恩平打造“禁毒+体育”“禁毒+文艺”模式,今年先后举办“绳王”挑战赛、马拉松健康跑、舞蹈大赛等各项体育竞技活动近300场,将禁毒宣传融入全身健身。文艺工作者也将全民禁毒宣传内容融入诗词、书法、音乐、美术、摄影、粤曲小品等文艺创作中,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村(居)是禁毒战线的“神经末梢”。恩平还开展“接地式”宣传,“借力”社区警务联防共治,开播“乡村大喇叭”禁毒之声,通过174个村居的500多个大喇叭里,将禁毒知识用方言土语传播到田间地头,让近15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禁毒宣传。家长里短中,禁毒理念入村入户入心。
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禁毒知识。
防毒拒毒也要从娃娃抓起。恩平启动“6.27无毒校园”创建活动,打造“手拉手禁毒‘童’行”志愿服务联队,将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德智体教学和家庭教育,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全市学生送上一堂堂生动活泼的禁毒主题课,“青骄第二课堂”禁毒知识竞赛优秀率在江门全市连续三年排名前位。
小阵地,大能量。每一张光碟、一节课程、一次活动、一封家书、一支舞蹈、一处场地……这些小小载体都释放出平安恩平的“大能量”。
久久为功
构建“全方位”管控体系
禁毒是一场持久战,禁毒斗争任重道远。如何防止毒品犯罪“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从根源上铲除毒品犯罪的土壤?
恩平持续巩固禁毒攻坚战果,进一步强化涉毒执法打击、强化易涉毒场所清查、强化物流寄递行业管理、强化易制毒化学品和特殊药品的监管,打造全方位管控体系。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禁毒部门深入开展禁毒“清源断流”行动。恩平紧紧围绕“清源断流-2023”“春雷”“鹰击-5”等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将打击传统毒品犯罪与新型毒品犯罪双管齐下。对于易涉毒场所,恩平以农村毒品治理为抓手,采取“人力现场踏查+无人机航巡+预防宣传教育”方式,对田地、菜园、花木场等角落进行地毯式踏查。
抓获贩卖“上头电子烟”团伙。
针对物流寄递行业,恩平成立市物流寄递行业协会,推行物流寄递行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技防安检、持证经营、从业人员登记“五个100%”。江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恩平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还联合深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开展检查,不断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和特殊药品的监管。
重拳出击的同时,恩平市禁毒部门坚持“两条腿”走路,独创“三大法宝”提升戒毒康复管帮成效,持续控增量减存量。这“三大法宝”分别是:《恩平市戒毒康复人员行为操守积分奖励制度》《恩平市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实施办法》《恩平市招收录用戒毒康复人员用工单位奖补办法》三大激励机制,旨在以“奖”促“帮”、以“帮”促“管”。
“戒毒人员不仅需要戒断生理和心理的瘾,还需要重新融入家庭、社会。”恩平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恩平现有吸毒人员占常住人员的比例大幅下降;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数量占在册数超八成;社会面病残吸毒人员和因毒致贫家庭实现清零。
管控方向对了,就需要示范引领。为此,恩平打造“三大特色品牌”,助推“无毒恩平”创建高质量发展。
“无毒小单元”细胞示范工程推动特色示范。以示范镇(街)创建为牵引,恩平细分出家庭、企业、学校、行业、场所、单位、村(居)/社区等13类“无毒小单元”的创建标准,由各镇(街)、成员单位牵头推进,做到“固成效、防反弹、树典型、创示范”。目前,恩平成功创建“无毒家庭”6.3万户、无毒村(居、社区)107个、无毒村(居)民小组706个、无毒校园44所、无毒场所103间、无毒单位119个、无毒企业31个。
学员通过就业推荐在居住地的工厂工作。
“阳光工程”管帮体系落实人文关怀。恩平坚持心理“输血”和就业“造血”并重,持续完善“123+N”管帮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创业、戒断人员自主创业、公益志愿服务引领回归的人性化多元帮扶体系。2022年,全市在册可就业吸毒人员就业率达96%,社(医)保参保率达97%。
预防宣传教育“N模式”巩固全民禁毒防线。在“阵地式”“参与式”“接地式”的宣传基础上,恩平成立禁毒基金会、禁毒协会和物流寄递行业协会,启动禁毒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大赛,调动社会各界逾万人参与禁毒志愿服务。
未来,要让“平安恩平”品质更稳、底色更亮,禁毒还须久久为功。接下来,恩平将继续锚定“无毒恩平”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持之以恒把禁毒工作深入开展下去,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图片】恩平市禁毒办供图
【通讯员】吴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