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瓶饮料,曾经治愈过你的童年和青春?
饮料串联起了一个人的青春记忆,也记录了一个地域的口味,塑造过一个时代的浪潮。
小时候的饮料,如今回忆起来嘴里好像还能回甘。你的童年和青春,又被下面哪一瓶饮料治愈过呢?
五六十年代,汽水是新鲜时髦的代名词。
20世纪50年代面世的北京北冰洋、西安冰峰、天津山海关,和后来出现的洛阳海碧一起,组成了北方人对橘味汽水的集体印象。
玻璃瓶、铁皮盖儿、桔子味儿,印着雪山白熊的北冰洋,是北京孩子的童年。大肠、小肠、肺头、火烧和老豆腐在滚烫的卤煮锅里被捞起剁成小块,浇一勺老汤,搭蒜汁儿、韭菜花、酱豆腐乳、麻酱和辣椒油,再配一瓶北冰洋,才算地道的北京味儿。
喝完以后能打一个长嗝的,才是天津人心中的山海关。橘子的味道从鼻子里冲出来,至今回忆起来,仍有一种浑身通电的快感。
冰峰、凉皮、肉夹馍,是三秦大地上屹立不倒的小吃组合。饱食一顿后,一口冰凉回甘的汽水落肚,打个嗝儿都带着清爽的蜜桔气。
清凉酸甜的海碧,和牛肉汤、丸子汤和浆水面一起,组成了洛阳人的快乐日常。
钢城们则以自己的盐汽水为傲。
“呲——”,盐汽水的气泡夹着凉气向鼻头翻涌,口腔里酥酥麻麻的咸甜和果香,让待在火炉里的武钢工人获得了能量补给。乖乖待在家里做暑假作业的孩子,等的就是老爸拿着汽水票换来的、成箱往家里搬的消暑佳品——“武钢人”。
要问太钢汽水在太原娃们心中什么地位,有人这么形容:
夏天要是没有了太钢汽水,就像你妈打你没用鸡毛掸子,草地上踢球没有门,汾河里划船掉了桨,不喝两口就浑身不得劲。
融合砂仁、丁香、白芷、乌枣和高良姜等十多种中草药的崂山可乐,是无数老青岛的童年之光。把几瓶崂山可乐泡在装着凉水的盆里,咕嘟一口咽到嗓子眼,中草药的清新便溢满口腔。
1981年,天府可乐在重庆诞生。溽热的暑天,穿着破洞的背心小褂,来一瓶有着淡淡草本中药味的冰镇天府可乐,就是川渝人悠哉悠哉的夏日。
而地处养生大省广东的亚洲汽水厂,也在1983年成功推出了“凉茶味汽水”——亚洲沙示。八九十年代的广州街头,买一瓶玻璃瓶装沙示,坐在士多店门口的大榕树下吹水,是难得的青春回忆。
东北,则是果味汽水的天下。
哈尔滨师大夜市里美食无数,只有果味香槟大白梨能统一哈尔滨人的味蕾;
在辽宁,到了沈阳,左手可以是鸡架、烧烤、麻辣拌,但右手必须是八王寺果子蜜汽水;
“呼市拉菲”大窑嘉宾,果香和碳酸气泡碰撞。像酒瓶一样的大绿瓶,也让它成为了无数内蒙和东北小孩练酒胆的童年汽水。
▲大白梨、八王寺果子蜜味汽水、大窑嘉宾、宏宝莱荔枝味汽水。
上世纪70年代,在运动饮料兴起之前,运动员的训练饮料,就是那一桶上海麦乳精。
早在1937年,上海九福制药厂生产出了第一桶国产麦乳精——乐口福麦乳精。但因为价格太高,直到七八十年代,它依然是逢年过节才会收到的“奢侈品”。
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麦乳精不再那么流行了,年轻一辈的孩子听得最多的就是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高乐高和阿华田。
说起巧克力饮料,广东人第一反应就是阿华田。
牛奶加两勺高乐高,则是北方孩子童年早餐的经典搭配。
▲来源:《家有儿女》
1984年,是中国奥运“零”的突破元年。
我们在电视机前为许海峰勇夺中国奥运首金而激动不已。为了看中国女排比赛,小镇万人空巷,人人都为女排姑娘打败日本和美国队,拿下金牌而骄傲。
也正是这一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指定饮料的健力宝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1984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瞬间。
来自三水的健力宝被日本媒体称为“中国魔水”,从此一炮而红。
作为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不仅靠“莽劲儿”把刚出生的健力宝推上了奥运会,也在后来的品牌推广上走出了自己的营销路线——砸钱赞助。
1984年,健力宝年利润只有几万,就敢花费25万,赞助12支国家队的训练饮料;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健力宝和洋可乐“正面硬刚”,用250万的出价压过了可口可乐100万出价,夺得冠名权;
1990年,“体操王子”创立的运动品牌——李宁,最早也是由健力宝出资成立。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
在那个年代,健力宝是神话般的存在,孩子们都以喝健力宝为荣。冰镇的健力宝,冻牙齿的橙蜜清甜,咕嘟咕嘟填满口腔。
遥想当年,广东孩子觉得椰树牌的椰汁就是好喝。
作为广东孩子到饭店里吃饭,只要椰树在场,什么可乐雪碧终究是要退避三舍的。乳白的清甜椰汁入喉,广东小朋友只抱着冰冰凉凉的铁皮罐,赞叹:“好好味啊!”
在河北承德,露露是当地人常年的探亲首选。
过年吃饭,大人都会拿个热水桶来泡露露,要么就是扔好几罐到暖气片上烤,要喝了就摸一个。暖暖烫烫的微甜杏仁味,就是北方孩子小时候的味蕾记忆。
在川渝一带的火锅店里,唯怡是公认的解辣神器。带外地朋友到川菜馆子里,也总要贴心地给不太能吃辣的朋友“来小瓶唯怡”。到了吃串串的苍蝇馆子,也总有标志性的一箱箱回收的玻璃小绿瓶。
花生乳香浓丝滑,带着微微的甜和坚果的厚重包裹舌尖,再辣的火锅,都感觉还能再来一碗。
想要认出一个人是不是广东人,只需在他面前放一瓶益力多。
因为他一定会揭开盖子喝下去,然后凭着肌肉记忆举着瓶子,对着空气念出那句经典的广告词:“你今日饮佐未呀?”
也是长大以后才知道,占据广东人童年回忆的益力多,在其他省份的朋友那里,都统一叫“养乐多”。
小时候无论买什么零食都要被老妈骂“热气啊”,唯独喝益力多,是对肠胃好,还让小孩子每天喝上一瓶。
广东人的第一瓶益力多,大多来自“益力多小姐”之手。她们骑着一台配有保温箱的单车,穿着统一的淡蓝色着装,戴着遮阳大沿帽,穿梭在学校和小区之间。只要路人招招手,她们就会停下来,打开车尾的蓝色冷藏箱,笑着问:“靓女,要买几排益力多啊?”
这些“益力多小姐”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三点上班的灵活时间,也让她们得以在时间空隙里接送家里的小孩上下学。虽然工资不算丰厚,但至少给了她们一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努力生活的同时,挣得家用。
广东人爱益力多,大概不仅因为它的滋味,也因它的人情味。
和小伙伴在烈日下奔跑流淌的豆大汗珠,小卖部拉开冰柜后拿出来的那瓶汽水儿……它们组成了我们闪闪发光、冒着气泡的童年。
这些童年饮料,哪一瓶勾起了你的回忆?欢迎评论区分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