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市场化的第一步!看梅江区如何推进环卫事业改革

南方+ 记者

端午假期,梅城又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川流不息的街道、转动的摩天轮、一江两岸的霓虹灯、繁华的商圈……大批的游客们穿梭其中、流连忘返,将世界客都的恬静与安宁,留在相机之中。

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app上,游客们对关于梅州的评价,干净是一个关键词。“干净的小城市,正酝酿出独特的幸福味”“街道干净而整洁,让旧城别有一番风味”“干净与整洁让美景更加分”……

这一切,离不开环卫力量的全力保障,也得益于环卫事业改革的成果。

今年初,梅江区积极推进环卫事业改革,引进中环洁(梅州)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州中环洁”)为梅江区提供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

智能化的调动系统、先进的清洁设备、严格的考评体系……每一招都直击痛点,破除弊端,剑指效率提升。

制度的改革 量化考核标准

今年,梅江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由梅州市环卫局承担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环卫设施管养等环卫作业,由梅州中环洁承担日常作业。为此,梅州市环卫局专门成立了考核组,负责考核梅州中环洁的作业成果。

作为分管环卫作业质量和考核的领导,梅州市环卫局副局长侯晓君每周需要组织考核组成员不定期对环卫工人们作业的质量进行抽查检查,并按照现场情况进行打分。

下午四点,侯晓君率领着考核组的成员,从局里出发。西区市场、江北老街、梅州中学、光远小学……每到一处,考核组的成员都仔细地检查卫生情况。“一个月将检查5次,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最后得到的分数,将作为考核标准。”侯晓君说,考核组的成员既有市环卫局的成员,也有梅江区镇(街道)的工作人员。

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梅江区在充分吸取广东省各个地级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梅江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考核办法(试行)》和《梅江区镇街环卫生产作业市场化服务项目考核评分表(试行)》,提升区环卫管理水平。

“我们将考核的内容分成了60项具体的考核标准,每项标准都有不同的分值,总分为1000分,考核分数将作为评价企业的依据。若企业获得的分数低于600分,无法通过考核,我们将再次招标。”侯晓君说。

在梅州中环洁项目负责人张岩看来,考核是一种倒逼企业提升效率的方式。“严格的考核,让环卫工人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这样也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优化和质效提升。”

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后,梅州市环卫局及各环卫所不再直接参与环卫保洁工作,可以更好地执行对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大跨度提升精细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环卫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

制度优化的成果一下就显现出来了。“各街道(镇)组建了相应的街道级督查队,督查力量较之改革前明显增强,能做到每天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派到环卫市场化企业进行整改。”梅州市环卫局环卫科科长侯庆说。

技术的改革 智慧化系统优化作业

凌晨4点半,天还未亮,人们还在沉睡,梅城的街道只有零星几辆车路过,整座城市静谧而安详。

梅州中环洁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张文吉已经起床了。他准时抵达办公室,打开了智慧环卫MES管理平台,与此同时,城区的517(大型车辆104台,其中机械化车辆41辆,垃圾收集车辆63辆;小型车辆413辆,其中机械化车辆41辆,垃圾收集车辆92辆,电动三轮保洁车280辆)辆环卫车辆和719名工作人员均已到位。

与城区垃圾的决战,拉开了帷幕。

彬芳大道南段,清扫组的成员们的身影遍布路灯下,手中的扫帚就如同武器,不断在路面挥舞;梅水路西,绿色的扫地车缓缓前行,车底的扫帚转动着带走散落在路面的树叶;梅江二路,满载垃圾车辆不断驶向垃圾中转站……

张文吉坐在屏幕前,他时刻盯着智慧环卫平台上车辆行驶的轨迹、人员清扫的进度。“通过智能平台方,我们就能实时了解作业的情况,既能更好地调配清扫车辆和人员,实现作业优化,又能督促工人,提升效率。”张文吉告诉记者,智慧平台具有人员、车辆自动监管、定位、实时追踪、轨迹回放、轨迹速度异常管理等功能,并可将车辆定位等相关信息在管辖区域图上直观展示,繁杂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变得条理化,清洁度也有所提升。

智慧化平台的引进,让清扫插上智慧的翅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垃圾量进一步增加,传统的手动清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环卫成本。

“智慧化的优点在于管理的高效。”张岩介绍。智慧化系统会根据环卫车辆消耗的油量、花费的时间、垃圾的数量,进行数据源分析,以此来优化车辆和人员的调配。“打个比方,车辆在梅江二路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系统就会亮红灯,下一次作业,我们将会派多一辆车到这个区域。”张岩说。

“智慧化,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棋。”梅州中环洁总经理张岩告诉记者。目前,梅州中环洁已经完善智慧平台监管范围,对公厕管理、作业人员、环卫设施、转运站、垃圾分类、人员考核等展开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在积极探索“智慧环卫”管理新模式中,让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靓丽。

工具的改革 机械化提高作业质量

上午9点,梅城热闹了起来,各条主要干道上,来往车流增多,繁忙的景象随处可见。环卫作业也迎来了精细化的阶段,梅州市环卫局江南所的陈秀珠开着高压冲洗车,在梅江二路上行驶。

这条道路,是繁华与烟火气的结合体。

道路两旁,大树参天,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树下,独具特色的花箱盛开满了海棠和一品红,每个花箱、花盆的“身上”还画有梅州城市CI图案,让人眼前一亮;各式各样的商铺开门迎客,商品琳琅满目。曾经,它是梅城最繁华、人气最旺的一条商业街。

然而,繁华带来的清洁问题,也曾让人头痛。人口流动大,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增多;食品摊贩留下的污渍,牢牢地扒在地上,天气炎热还可能招来苍蝇;汽车行驶带来的灰尘,让两旁的花圃蒙上灰尘。

曾经麻烦的清洁问题,如今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到来,变得简单而轻松。

为提高人工清扫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强度,梅州中环洁新购置了20辆三轮高压冲洗车和75辆电动快保车,在原有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根据道路情况新增“小冲洗+微型扫+电动车(人工)”道路扫保作业模式,提升道路清扫作业质量,减轻环卫工人负担。

“你看,只需要打开高压水枪轻轻一冲,无论是食物留下的污渍,还是灰尘,都能轻松冲洗走。”只见陈秀珠拿着高压水枪,对准地上的污渍一冲,不一会,橙色的地砖便焕然一新。“如此一来,我们的作业效率便得到了提升,现在30分钟就能把我手头的清扫任务完成。”

环卫作业机械化是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是减轻工人作业强度、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希望所在,也是环卫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梅州中环洁充分发挥自身的环卫专业特长,投入大型机械化设备,改进作业模式,增加作业频次。为全面提升机械化道路作业质量,新购置了173台,小型机械化、洒水车、高压冲洗车、护栏清洗车等车辆,并实现100%作业车辆外观定制。

通过引进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环卫市场化企业,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环卫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开展环卫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改革,是梅江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提高梅江区环境卫生工作管理效能,提升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让梅江环境卫生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标准。

南方+记者 梁时禹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