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罗坑:端稳“生态碗” 吃好“旅游饭”

南方+ 记者

近日,韶关曲江区罗坑镇中心坝村“山居小院”客栈的主人黄源鸿和夫人一大早就来到自家菜园采摘辣椒、茄子等蔬菜,为周末住在客栈的游客们准备中餐。黄源鸿欣喜地告诉笔者:“眼看着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大家一年四季都有了事做。春季采春茶,夏季民宿忙,秋冬卖土特产……”

近年来,罗坑镇依托“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禀赋及“广东十大茶叶专业镇”的品牌,大力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依托镇村特色和优势资源,打造休闲度假民宿、露营基地、茶蔬瓜果基地观光采摘等农文旅融合模式,让村民走绿色发展之路,端稳“生态碗”;定文旅研学之位,吃好“旅游饭”。

走绿色发展之路,端稳“生态碗”

罗坑镇位于曲江区西南部,生态景点颇多,罗坑大草原、罗坑水库、岩洞、茶岩顶等极具原始生态。

该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旺镇、和谐兴镇”的总体思路和“生态罗坑,茶叶名镇”的总体定位,精心谋划,大力推动南岭国家公园、南岭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紧密衔接。以夹背村入口社区建设项目为开端,稳步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同时通过串联夹背、上杨、下杨、黄屋、老何、细林村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乡村生态游黄金示范带,发展农旅、康养、研学等产业,推动国家特色小镇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发挥产业优势为抓手,积极探索上杨—细林路段周围打造旅游观光带,通过种植观赏性好、经济价值高的金针菜来提升旅游品质;大做“鳄蜥文章”,由奥飞娱乐出品的《鳄蜥“搬家”》专门为罗坑鳄蜥量身定做,不仅为其设计了“憨头憨脑”的动漫形象,也将鳄蜥生存环境等自然科普知识融入故事中,并展现了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美生态风景和旅游资源;让绿色发展深根于百姓之心,常态化发动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群众、保洁员的力量,加大对房前屋后卫生、村内塘渠、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营造干净美丽的生态环境。

“不许乱砍树、不能随意打猎,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要保护好……”70多岁的峡背村村民吴伯说,保护生态的信念在百姓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近年来,他亲眼见证山间草木变得越发葱郁,动物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今,游走罗坑境内,只见山势巍峨连绵,溪谷蜿蜒密布,宛然一幅壮丽秀美的生态画卷。笔者亲身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实现共赢”的美好生态图景。

该镇的发展与生态不断优化的过程,正是“两山理论”在当地生动实践的结果。融入自然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当地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定文旅研学之位,吃好“旅游饭”

罗坑镇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对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多次召开罗坑镇全域旅游规划座谈会,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全镇党员干部集思广益研究全域旅游规划整体定位、功能分区、建设规划等具体事宜,发挥乡村旅游融合性、带动性,推动形成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经过多次座谈论证和调整,齐心协力编制出《罗坑镇全域旅游规划初步成果》,进一步明晰旅游发展思路,强化功能定位,用高质量调研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小康路上,罗坑镇奋力前行。该镇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的“头雁”领飞工作效能,协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心、俯下身,到基层一线调研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收集整合老百姓手中的资源优势,入户走访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30余家,共收回问卷调查50余份,整理待开发资源5件。集思广益,绘就了旅游发展新蓝图。

改善环境,激活旅游“一盘棋”。该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了旅游标识;在罗坑大草原旁边建起高标准公厕一座,安放了10多个移动公厕,铺设了新塘、中心坝两个停车场,有效缓解了游客如厕难、停车难问题;完成全镇村内干路、支路和巷道未硬化总里程数11.17公里,开通了细林村至老何村的连接公路,使大草原景区的交通得到根本的改善;投资13.5万元,建设一个面积200平方米,集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团队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造兴建依云伴山水、朝昌苑等33家民宿,其中“依云伴山水”“山居小院”“朝昌苑”为韶关市星级民宿。如今,一幅“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资源”蝶变,激发旅游潜力。随着罗坑大草原的游客不断增长,罗坑镇积极探索“党建+旅游”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旖旎的草原风光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创新“经济组织+村集体+人才引进”模式,注册成立中心坝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聘请乡贤、返乡大学生助力旅游公司走上新台阶,选贤用能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资源盘活上,该镇以新设立的中心坝旅游公司为载体,吸引河南安阳市红鹰滑翔服务有限公司前来洽谈发展合作娱乐项目,在绿草如茵的罗坑大草原上空成功试飞热气球及滑翔伞,促成曲江区首例热气球及滑翔伞项目成功落地,推动资源多元化利用;为理清家底,盘活资源,探明中心坝村委下曾村小组地热温泉资源的储备与具体数据,罗坑镇联合驻镇帮扶工作队等多部门全面启动温泉勘探工作,现已成功钻探出43.9度温泉水,进一步助力罗坑旅游产业复苏振兴。

旅游兴旺,村民农闲时节待客忙。罗坑大草原、茶岩顶等景点,罗坑茶叶、番薯干、红花莲藕等名优特产化身一张张邀请函,游客们纷至沓来,原始生态“冷资源”带来持续“热效应”。

“游客一来,我们的生意就非常好。”游客们的到来,让景点周边农家乐也忙碌起来。位于罗坑大草原附近的“山居小院”负责人黄源鸿用“忙得不可开交”形容自己的状态;村民雷大叔在大草原摆摊,将自己手工制作的土特产卖给游客。“红茶、绿茶、番薯干、干笋。”雷大叔说,单是番薯干每年就能卖1万多元。

旅游兴旺,带来很多商机。“我们罗坑镇山好水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发展的最大资源。为端稳‘生态碗’,吃好‘旅游饭’,村民们现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罗坑镇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唐忠祥 蓝德荣 张帮坤

编辑 阙紫晴 王瑾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