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香港的工作上,新一届特区政府展示了一些与过去不一样的特点。”在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之际,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在接受GDToday采访时表示,在未来岁月里,特区政府必须继续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大胆和创新的管治思维和展示担当的作风把更大量的工作做好做实,“方能不辜负习近平主席、香港居民和全国同胞的重托和期盼”。
表现相当诚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除了阐述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中央的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外,也对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在治理香港上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刘兆佳说,“这无疑也是中央开列日后向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其管治团队问责的主要准则。”
刘兆佳进一步阐述,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和要求,具体归纳为“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四个必须”是:第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第二,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第三,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第四,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四点希望”是:第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第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第三,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第四,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刘兆佳认为,过去一年,尽管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和香港内部又有不少积存已久的难题和痛点,但在中央的支持和关怀、爱国力量的鼎力相助和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的戮力齐心下,特区政府在学习和贯彻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和要求上确实表现了相当的诚意,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刘兆佳举例,去年10月19日,李家超在其发表的《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中,专门用“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作为主题,把未来特区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分别罗列在各个主题之下,清晰表明他和他的管治团队高度重视和积极执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的诚意和决心。《施政报告》发表后特区政府提出和推行的不少政策和措施也与“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息息相关。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相信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将会更努力通过各种工作力争更良好的施政表现,为香港缔造更美好的明天。”刘兆佳说。
多项举措践行“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
“李家超领导的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承诺会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并以之为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的管治原则和方向。”刘兆佳就新一届特区政府如何交出“答卷”作出了具体分析。
他指出,在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在“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上,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教育,强化国民教育,增加公职人员对国家大政方针,深刻领会中共二十大精神等;在“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上,一直虚心和诚恳接受中央的领导和指导,在重大外交事务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在有需要的时候,特区政府毫不犹豫地寻求中央的支持和协助(比如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香港国家安全法的有关条文来厘清没有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能否参与国家安全案件的问题)等;在“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上,组建了以坚实爱国精英为核心的管治团队,积极推动行政机关与立法会的良性互动,把大批爱港爱国者纳入政府众多的法定机构和咨询组织之内,对“反中乱港”分子和外部势力维持高压态势等;在“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上,致力强化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大力对外宣传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条件和优势,维持简单低税制度,精简行政程序,增强行政效率,加强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在实现习近平主席的‘四点希望’上,特区政府过去一年也作了一系列工作。”刘兆佳续指,如在“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上,重组了政府架构,让政府工作的内部分工更为合理,特别成立了不少由特首、司长和副司长领导的专责委员会,其中与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关的统筹工作尤其瞩目等;在“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上,逐步撤销防疫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积极到内地和海外引进重点企业,面向全世界招揽高质人才,引进外来劳工,深化与内地的金融合作等;在“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上,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土地和房屋的供应,兴建“简约公屋”,为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定下明确日期,向市民发放“消费券”等;在“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上,持续遏制“反中乱港”势力和各式“软对抗”,在各地区组建“关爱队”,支援弱势社群,公职人员更快和更好回应居民诉求等。
更有勇气触碰既得利益群体利益
刘兆佳还评价,在治理香港的工作上,新一届特区政府展示了一些与过去不一样的特点:
第一,过去曾有的“积极不干预”和“小政府、大市场”教条已不再是政府施政的指导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有为”、“迎难而上”和“以民为本”的施政方针。
第二,由于反对势力已经从管治架构中驱逐出去,内外敌对势力又难以在社会上兴风作浪。在“爱国者治港”的大环境下特区政府得到立法会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特区政府因此有机会“大胆”提出和推行一些过去因为顾忌反对派阻挠的政策和举措特别是如强化与内地经贸联系,国民教育,以及涉及精简土地规划和发展程序的政策和决定。
第三,在中央的认同和支持下,特区政府比以前更有勇气在推行重大政策时去触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比如引进内地和海外医护人员、引入外地劳工、为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定下时限、收回政府土地和限制公用事业机构加价等。
第四,特区政府比以前更积极和进取地开展与内地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医疗卫生和民生方面的合作。“过去两地合作之所以障碍重重,固然是因为反对派的阻挠,但也是因为政府内部对于与内地加强合作有抗拒和顾虑。”刘兆佳说,今天的特区政府的官员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和相信在美西方的打压下香港必须更努力在内地和非西方世界开拓香港的发展机遇。
“尽管在新的环境中,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和速度有望提升”,刘兆佳说,“然而,在未来的岁月里,香港难免要面对一个颇为严峻和凶险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
他认为,美西方不会停止打压香港,东亚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对香港的投资和发展前景造成挥之不去的阴霾,一定程度的人才和资金流失难以避免,香港还要艰难地从过去的全球金融、贸易和疫情危机中复苏起来。
“在这些不利因素下,特区政府要奋发有为,便需要加大力度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活动空间、通过各项税收和收费政策的改革来增加政府能够运用的各类资源、强化香港与中央和内地的合作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作。”刘兆佳指出,虽然特区政府在过去一年干过不少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达到香港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型、香港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香港成为国家和亚洲地区在重大领域的重要枢纽,建立更高的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声誉,良政善治和长治久安,弥合社会分化,破解香港积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建立公平公义社会,广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树立特区政府和爱国力量在香港居民的崇高威信等战略目标,路途仍然相当遥远。
“在中央的领导和指导下,特区政府必须继续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大胆和创新的管治思维和展示担当的作风把更大量的工作做好做实,交出亮丽施政成绩,方能不辜负习近平主席、香港居民和全国同胞的重托和期盼。”刘兆佳说。
GDToday记者 陈晨 张诗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