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代表一个地方挥之不去的文化烙印。近日,道滘十大“名小吃”名单正式公布,道滘粽、蛋卷、油糍、道滘肉丸、糖不甩、麻葛、松糕、艾角、枣红糯、道滘礼饼入选道滘十大“名小吃”。
舌尖上的道滘,是味蕾的盛宴,也是道滘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那么,新鲜出炉的道滘十大“名小吃”中,哪一款最对你胃口?
道滘粽
道滘粽
粽子是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应节粉果,已有2500年历史,初称角黍,后称裹蒸粽或简称裹蒸。上世纪30年代,道滘人叶潮将粽子馅料改为或蛋黄、莲蓉、五花肉等料,味道独特,本地人称作咸粽。历经几十年传承,道滘粽以其独特的配方,严格的制法,脱颖而出,名溢省港澳。
手工蛋卷
手工蛋卷
层层衔接紧密的蛋卷,一口咬下酥得掉渣。这是一种由古老的称作“扇仔”一类小孩零食进化而成的道滘著名小吃:在米粉浆中加入鸡蛋拌匀,在经改进后的扁烘锅中烘熟,趁刚熟未硬化前用小棒人手将其卷成筒状,故本地人直呼鸡蛋筒。因其香甜可口且价格相宜,故已成了道滘人的送礼佳品。
油糍
油糍
粉浆、萝卜粒、小肉碎、韭菜粒等加点五香粉拌和,倒进一个特制的圆铁盏中(称油糍盏,上面带手柄),然后在滚油锅中炸熟,这便是油糍了。此类小吃,只须在街边的小食档中稍为坐等一下便可即炸即吃,确是别有一番享受。
道滘肉丸
道滘肉丸
道滘肉丸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创始人叶成。此小吃以其肉质鲜美,捶打够功力、使人食之有爽口弹牙的感觉而著称。这种“预制菜”性质的小吃,已成为道滘肉丸粥、清蒸道滘肉丸(或双丸)之类众多名吃、名菜的主角或配菜。
糖不甩
糖不甩
道滘人喜甜食,多煮水团糖水,但本地还另有一种做法:把煮熟后的水团捞上碟中,淋入糖胶、撒上花生米,称之为糖不甩。此食法本是旧时相亲成功,女方用以招呼准新郎的食品,喻此婚事定下来了,不会甩了。
麻葛
麻葛
炒米粉、芝麻粉、花生碎,都是熟料,然后用热开水拌和拍成薄煎堆形,再用刀“割”成一粒粒菱形,便是麻葛了,极是简单易做。其名字也有人释作是阿嫲给割出来的。其造型成菱形是一种吉祥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艾角
艾角
艾草本是一种有一定药效的野生植物,每年早春三月,道滘人便会采摘回来做成艾绵后掺入粉中去做艾角(用馅及做法与做冬团类似),炊熟了的艾角艾香扑鼻,香软可口。
松糕
松糕
松糕是莞邑一带独特的粉果,多在年节、婚寿喜庆时制作,因其松软好吃、又可成批出品而出名(注:与广州人讲的松糕是同名不同种)。因它须要一套专门器具、一套固定程序去生产制作,颇含工艺技巧,也有步步高升寓意。
枣红糯
枣红糯
枣红糯本是水乡一带产量不高的一种稻谷,但此物全身是宝:稻谷、禾秆草(广东三宝之一)、稻根皆是进入以前“家庭药箱”之物。其中枣红糯米磨研后煲成糖水,有祛湿、止泻的功效,也是女性补血的妙品,以前水乡人家在暑天会经常饮用此糖水。
道滘礼饼
道滘礼饼
西饼烘焙式做法的饼点,自上世纪中叶传入道滘,经后期几家民企发挥“新华珠整饼——冇嗰样整嗰样”的大胆继承创新精神,使道滘的“西饼”在整个东莞独树一帜,特别是其结婚喜饼、龙船礼饼两种礼品成了东莞一带的“专用”产品,被统称“道滘礼饼”。
南方+记者 卢真伟
扫码进群了解更多资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