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不少的来访者因亲子关系困扰进行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影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边界感问题。
很多家长在咨询时提到:我确实是为孩子好,为啥孩子却不领情,反而嫌我唠叨,甚至还反着做?我做错了吗?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边界感的问题
什么是边界感?
边界感指能够分清自己这个主体与他人之间的清楚界限,简单地说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比如:
在亲子关系中,边界清晰的父母知道哪些是孩子选择的权利,哪些是孩子该承担的责任,不会无节制地替对方做决定或者包办,不会逼着对方与他人利益共享。
在互动中形成的家庭界限
分为清晰界限、僵化界限和纠缠界限
在界限清晰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在相互依存的同时,每个人也有各自的独立空间,可发展出很好的自主性。
僵化的界限具有限制性,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处于僵硬的状态,成员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彼此疏离,各自独立活动。家庭里缺乏温情,无法起到正常家庭的功能。
纠缠的界限则是混乱模糊的,成员之间彼此过于亲密,相互依赖(或是控制),成员需要让渡出自己的部分独立空间,损失了彼此的独立性,同时也削弱成员成长的主动性。
如何成为有边界感的好父母?
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过:真正的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边界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的,边界不清的父母通常孩子的边界也不清晰。从胎儿在妈妈的肚子开始,一直到出生后,这时婴儿仍然是与母亲一体的,婴儿必须要全部依赖于父母,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知觉)还未开始,也称为一体化阶段。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这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出现,孩子想要离开父母的依赖探索世界,获得自主感。
细心的妈妈就会发现孩子两岁左右自我意识会非常明显,这时候意味着父母要开始呵护孩子的自主性,慢慢地与孩子分离。当然这种分离并不是说父母要离开孩子,而是去给孩子更多的尝试和发展的空间。
父母对孩子的边界感
是影响孩子建立自己边界感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父母应如何建立与孩子的边界感?
Part.1
学会觉察自己的边界
边界并不是是意味着疏远,而是彼此更加尊重彼此,让关系更加健康和成熟。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当你觉得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了,那一定是边界感出现了问题。当边界出了问题,及时察觉非常重要,当察觉到问题,及时调整。很多父母会说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帮孩子做事,没关系,当你开始意识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了。
Part.2
做个60分的父母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到,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不是成为100分的父母,而是成为60分的父母。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要适当的挫败孩子,孩子才有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并且可以处理好事情,并且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够给与孩子支持,允许孩子是失败,鼓励孩子站起来。当属于孩子自身的义务时,适当的挫败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
Part.3
区分哪些是孩子的,哪些是父母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给孩子一种观念:这是你的,你有决定的权利。切勿逼着孩子与他人共享自己的东西。这点很多父母都很难做到,比如有些父母有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会逼迫孩子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分给别人。长期孩子对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也会边界不清晰。
Part.4
放下控制
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控制总是无形,不容易被察觉,长期这种控制给孩子传递一种非常恐怖的信息——你连自己的生理需要都无法掌控。要建立孩子的边界感,父母需要了解哪些是孩子可以掌控的,尝试着去相信孩子,防止个人的焦虑影响孩子的成长。
来源: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